【第1篇】
《流浪地球》是我读过的第一部刘慈欣小说。十好几年前在网上读的,当时大刘还不怎么出名——至少我不知道此人。结果我一读就被他吸引住了。从此,我成了他的fans,追读了我能找到的他的所有作品。《三体》等小说还读了、听了不止一遍。
前几年就听说他的《三体》等将会被改编成电影。我十分期待。没想到第一部成为电影的大刘作品是《流浪地球》。没话说,当然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我的idol。
毕竟已读过原著了,我以为自己要看的主要是特效,就像一个京剧发烧友,所欣赏的不是折子戏的内容,而只是演员的表演一样。没有想到的是,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几乎全新的故事。我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完全不知道故事的走向。
说“几乎全新”,是因为,电影还是使用了小说的大框架——太阳将出现能蒸发掉地球的氦闪,为应对此危机,人类成立联合政府,制造行星发动机,把地球开出了公转轨道,走向了星际流浪之旅——尽管讲的是完全不同的小故事。我记得小说以科学应对方法为背景(重核聚变技术、地球发动机),写的主要是哲学的故事(如做出预测的科学家因为氦闪没有如期发生而遭到处决)、伦理的故事(成为宇宙流浪者后,地球人婚恋观的改变),而我所看到的电影,展示的基本是一个灾难故事。
改变地球走向和人类命运的全球人类联合行动,怎能没有争议,怎能无阻碍地进行?这其中当然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作为不同的媒介,电影发挥自己在视觉冲击力方面的特长,讲几个与小说不同的故事,当然也是可以的。爱情的故事、亲情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人类勇气智慧和能力的故事......这些统统都可以讲。
本片选择的是讲一个灾难的故事——因没有充分考虑到木星引力导致的地震对行星发动机的冲击,失去40%以上动力的地球将被木星吞没,只是因为几个小人物的偶发事件而于最后一刻得救。应当承认,电影的画面是令人震撼的。作为灾难片,它虽然还难及好莱坞大片《20××》、《后天》等,但它还是拍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高度。有人称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我觉得也还是可以的。
让我不满的是,它在情节设计上的一些不合情理之处。在2040年左右,也即距今仅20年后,人类就发展出重核聚变技术,令石头成为星际航行的燃料,推动地球这么大的飞船行动,并将达到千分之五的光速。如此科学技术,实在是太黑了!科幻当然得有想象力,这是可以的,事实上,原小说就是这么设定的。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拥有如此黑科技的人类居然还要利用木星的引力为地球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加速。利用一下木星的引力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怎么能让地球遭遇与木星相撞那么大的风险呢?这么大的风险,人类居然没有应对预案,居然在灾难发生前几天才知道,这太不可思议了!
看到灭顶之灾后,人类联合政府,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库、权力机构、科学家基本是束手无策,在地木发生碰撞前一周就放弃了一切努力。这种人类,也未免太没毅力了!而中国一位十几岁的叛逆少年,以及他的宇航员父亲,却轻而易举地想出了对策,并不惜牺牲自己成功地加以实施,最终挽救了地球,这未免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事情往往不是那么顺利,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高达11km、可以推动地球的发动机有些卡壳。他们不是运用别的机械的力量,而是花几十分钟或几小时组织了百十人“撸起袖子”,靠人力将其推过去,这也未免太low了!
中国拍科幻片,以中国人为主角,让中国人去拯救世界,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让我感觉羞愧的是,里面的中国人,脾气太暴躁,爆了太多的粗口——譬如,男主角不但不肯认父亲,开口骂父亲,居然还叫养育自己的外公为“老东西”。中国人为什么要这么不冷静、不礼貌,为什么要这么暴躁呢?
虽然存在一些不如我意之处,但作为中国科幻起步阶段的作品,《流浪地球》还是及格的,就算是科学上的硬伤,也不比《x战警》、《钢铁侠》之类美国电影多。我愿意推荐这部电影。
【第2篇】
《流浪地球》在无数质疑声中诞生,现在又在无数欢呼声和赞誉声中大放异彩。毫无疑问的,以后会在无尽的回味中成为经典。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一生,亦是每一个电影追梦人的一生。
《流浪地球》仍在毫无疑问的统治着春节档。做为中国的第一部科幻大片,完全可以和好莱坞科幻巨制媲美。它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也让上映前所有的质疑声哑口无言。这部电影被时代赋予了许多光环,其中最耀眼的,无疑是它终于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此以后,人们一提到科幻电影就不仅仅是好莱坞了,而应在脑海中浮现一抹中国红。
除了电影本身的光彩,很多人都在关注主演们和编剧刘慈欣。确实,如果没有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也没有如此完美的作品,而没有刘慈欣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硬核严谨的科学性完美结合的剧本,更何谈《流浪地球》的诞生。这都不错,但在闪光灯的阴影里,摄影机的后面,却很少有人将聚光灯照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一个在榜样的力量下追逐科幻梦想的80后导演——郭帆。
电影的主演吴京爆料说,自己本来是不在摄制组里的,有天郭帆找他喝酒,说“京哥来我们这客串呗。”吴京说”好啊。”于是这位导演简单的一句话就请到了吴京。拍着拍着,郭帆说:“京哥,我们没钱了。”吴京又道:“好的,那片酬我不收了。”又拍着拍着,郭帆:“京哥,超期了,你得客串31天。”吴京又说:“好,那就客串着呗”。还没客串完。郭帆:“京哥,我们超支了”吴京又投了六千万。这一系列的对话不禁让我们感叹,究竟是多么大来头的导演,让刚刚凭借《战狼2》大火的吴京不仅不要片酬,而且还带来六千万呢?但是当真正了解郭帆时,才明白他就是一个平凡人。但是往往不凡就是在平凡中涌现的。
1995年,郭帆还在上初中,偶然间就看到了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2》。正是这部科幻片,成为了郭帆一辈子的梦想。其实,当时的好莱坞正是科幻片的天下,优秀的科幻电影层出不穷,千帆竞发。而在国内来看,这样的电影可谓之是震撼。而郭帆就是被震撼的其中之一,不仅仅印在了他的眼中,更印在他的心里。某部电影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场洗礼,受洗的人看到这部电影,就犹如看见神迹。而詹姆斯·卡梅隆对于郭帆来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立志要拍摄属于自己的科幻电影。这个梦想,是在光影里映射出来的,是从他放大的瞳孔中灌输进来的,一直一直下落,砸到他的心底深处,就再也没有改变过。只是将这个梦想封存,而这一封存,就是五年。1999年。郭帆高中毕业,考上了海南大学法学院,决定为了法律专业奋斗终身。可在仅仅一年后的千禧年,郭帆就放弃了这个想法。终于,五年前的那颗由詹姆斯·卡梅隆种下的种子,长成了大树,这使得郭帆不得不直面它。有一天,正在郭帆为是否成为职业导演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时,他陷入了一个梦境:自己双鬓雪白,躺在摇椅上,金色的阳光洒满全身。问自己这一生是否有什么遗憾,他自己会回答到:“想拍部科幻片没拍成,可惜现在已经老了,拍不成了。”想到这里,他从梦中惊醒,因为这太可怕了。于是,他开始拿起摄像机,将自己从光影中获得的梦想,重新倾注于光影中。千禧年,郭帆终于决定以梦为马,而正是这一年,刘慈欣发表了《流浪地球》。2000年的这一个巧合,在冥冥之中决定了今天这部电影的诞生。果然如爱因斯坦所说:“巧合是上帝保持匿名的方式”。
从法学院毕业了之后,郭帆进了中国旅游卫视《亚洲音乐中心》担任节目包装监制。在这里,他学习到后期制作的相关知识和底层逻辑。而郭帆还酷爱画画,他从小就有很好的美术功底,11岁就拿过全国少儿书画大赛绘画组的冠军,2007年,还拿到了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公益广告大赛金奖。在他迄今为止的人生中,两样东西从未放弃,一是画画,二就是电影。后期制作和美术漫画的经历,并没有将他推得离电影越来越远,反倒坚定了他拍电影的决心——郭帆决定考研。2009年,他便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的研究生。而后指导了《同桌的你》,口碑很好。在初露锋芒之后,郭帆真正开始了他的科幻梦。
20××年,中影找到郭帆,给他摆出三本小说的版权,都是刘慈欣的,郭帆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其中的《流浪地球》。因为他很早就看过这部小说,对它有很大的兴趣。在选择导演时,制作方一直都在郭帆和其他人身上游移不定。但是刘慈欣说,郭帆是有科幻导演的情怀的。他说道:“在做这种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大胆尝试中,情怀比技术重要,勇气比经验重要。”这话,没说错。这一年,《流浪地球》项目正式启动,最开始的时候,团队仅仅有两个人,一个是郭帆,另一个就是郭帆的好朋友,制片人龚格尔。两个人开始写剧本,拉动投资。郭帆的书架上摆满了诸如量子力学、相对论之类的书籍。他曾经自嘲自己是一个“短腿导演”,但就是这样一个短腿导演,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踏实。
能让无数观众坐在电影院中被《流浪地球》深深震撼,这部电影肯定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文字就可以完成的。为了使整个故事符合科学逻辑,郭帆甚至找到了中科院的教授,为了使整个故事在剧作上没有大的漏洞,他们的编剧团队写了上百万字的百年编年史。他还是一个不相信“灵感”的导演,在他的法则中,做好万全的准备是唯一的方法!八千多张分镜图,三千多张的概念设计图,十万延展平米的实景搭建……全片共2003个镜头,每一个镜头少说要修改几十次,百分之七十五的特效,都是由国内的公司完成的。制片人龚格尔甚至把车都卖了,就是为了保证这部电影的质量,电影上映到现在,仍然有团队中的人住进医院,单纯地是因为劳累而倒下的。郭帆在制作的这四年时间里,每一天都在对自己的质疑和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中交替度过。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靠大量的烟草来提神,脑海中只有电影和镜头。有人称他为“疯子导演”。确实如此,他为科幻电影而疯狂,他也属实称得上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先驱者。
五十多年前,14岁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明星导演卡梅隆看到了斯坦利·库布里克指导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从此,一个科幻电影的种子种在了卡梅隆的心田。终于,卡梅隆的科幻大树开花结果了,于是,二十多年前,少年郭帆看到了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这颗种子同样种在了郭帆的心中。如今,20××年,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又席卷银幕,仅仅上映三天,就斩获了十四亿的票房。相信会有更多的追梦人,在看到这部《流浪地球》后,同样能够在无尽回味的同时,仰望星空,在群星闪耀时为自己也许下一个如恒星般耀眼的梦。
有些人为了梦想而忙,有些人却忙的忘了梦想。郭帆,从十五岁与卡梅隆通过光影的桥梁在精神世界中的邂逅,到今天卡梅隆在微博上为《流浪地球》加油。他从未忘记深埋心底的梦想。郭帆证明了,只要不忘初心,循着传奇的脚印,自己也会步入金色的殿堂。
如果把中国科幻电影比作一艘停泊的大船,吹动这艘大船的第一阵风终于来了,中国科幻电影已经杨帆起航。相信会有无数人感受到这阵风,来为这艘大船保驾护航。而这阵风的源头,只是一个目不转睛的看着《终结者2》的15岁少年。
他只是看了一部电影,他只是读了一本小说,他只是拿起了一部摄像机,他只是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