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 upon a time是的,这是我们学生时代常常读到的一段英文,很久以前。作者陈丹燕的这本游记,在现实与很久以前切换,景,物,情,旅游何尝不是思想与心灵的对话。茨威格,茜茜公主,弗洛伊德,约翰斯特劳斯,那些去了的人,多瑙河,巴伐利亚森林,兰德曼咖啡馆,这些留下的景物,有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千疮百孔,多少静谧美好。纵向历史,横向世界,最后只有是坐在咖啡馆里写下“幸福就是这样”,是的,陈丹燕在维也纳哈维卡咖啡馆坐着,品着米朗其咖啡,吃着李子蛋糕,感慨着哈维卡老妇人的去世,想着弗洛伊德医生的过往。我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靠在柔软的欧式沙发里,喝着浓重的六堡茶,一眼不眨的体会着这本书。
第一章,扣眼里别上一枝栀子花。重点描述奥地利维也纳的歌剧院,色调,情欲,以及茨威格的小说场景,让人在半虚半实之间穿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场景贯穿了三个小节,灰绿金色和楼梯间。
第二章once upon a time。八十年代中国上海的电影院,1992,2001年的维也纳阿玛利亚城堡,弗兰茨,茜茜公主~伊丽莎白皇后,多瑙河,美泉宫,奥古斯汀教堂,噢,写的最多的还是那个我们八十年代曾看过无数遍的电影《茜茜公主》的原型,伊丽莎白皇后,那个在我们心里永不褪色的高贵,优美,纯真,正派的偶像。
第三章,樱桃树下爱与弗。作者曾经学习住宿过的地方,慕尼黑郊区一个中产阶级住宅区,院里种满了樱桃树,房东海伦娜是一个被生活安排了的压抑女人,每天照顾着孩子,丈夫家里的花草,话语行为里透漏着无奈与麻木,抽起雪茄烟来都要把烟雾吞咽到肚子里,她有种典型德国人的隐忍与刻板。十年后,作者再次回到那个地方时,海伦娜进入了精神病医院进行长期治疗,她的孩子们都远走高飞,只有他的丈夫重复着她曾经做过的家务事。
第四章,河流之蓝。这一章节写得比较散,作者住在多瑙河边的克莱姆斯,写她的小说,一个七十年代她熟悉的环境中上海女孩的故事,思绪随着她的小说,随着施特劳斯圆舞曲回到上海那个大学时代,青涩的交谊舞会,眼前颜色并不蓝的多瑙河,思绪散漫的竟然因为手里看着一本席慕容的书,而用了三页纸写了席慕容回乡思乡的故事,思绪回来的衔接之处竟然用人家的思乡反趁自己的失乡,把自己小说里的欧洲当故乡。my god多瑙河把她迷惑了。
第五章,迟到。重点提到曾在维也纳居住的弗洛伊德,他的诊所,他的病人,他去过的兰德曼咖啡馆,此咖啡馆转到彼咖啡馆,哈维卡文化咖啡馆,一批一批作家文人坐在巴洛克式的圆椅里自在讨论着文学,老夫人亲自烤的李子蛋糕出炉是店内的高潮,有趣的一件事情是,作者极力向哈维卡老夫人表白着中国文人对她的知晓和崇敬,老夫人只是寒暄回复她,她的失望在后来才被化解~老夫人是全聋了。沮丧就是她迟到了,没在弗洛伊德的时代,没有在哈维卡老夫人耳聋前遇到,看照片,60年代的哈维卡夫人都已经貌似60岁了,但非常优雅漂亮,感觉有东方人神韵。
迟到了吗?没有,这是一个最好的年华和时代,经历过贫困,享受到了繁华,丰富的人生不枉行,这就是幸福,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