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后感
《孟子》简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该书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撰的儒家经典著作。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王道”,反对“霸道”,希望以道德和仁爱来治理国家。《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定为“四书”。
感悟有三:
一,成长经历:
1,孟母:他出生在山东,比孔子晚了一百年。“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告诉大家,他从小就有一位好母亲。
2,游学:他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3,著书:不被重用,便回家乡讲学。与弟子等人整理《诗经》《书经》,并著述《孟子》,古代读书人必读书单。
二,核心思想:
1,性善:人性本善,是他一切思想的基础。他主张,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通过养心、养性、养气来修炼,抵制外在侵蚀,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贯穿于始终。天意就是民意,民意成了统治者合法性的新来源。
3,治乱:他的治乱观,也就是王朝周期律,王朝的兴替是一套天命左右的规律,它表现为尘世间治和乱的更替。
三,人生智慧:
1,修养:修身养性保持善的品质,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应该坚持。面对生死,也应“舍生取义”才能成为大丈夫。
2,民本:以人为本,第一要务是解决生存的问题,老百姓能赡养父母,能娶妻生子,能吃的饱饭,这样就是好君王。
3,安居:安居乐业是老百姓在纷纷乱世中的终极目标。个人需要修炼自身,行善积德。国家需要利用规律,终结乱世。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依照大丈夫的人格标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追求真理。您认为孟子伟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