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观园中不见硝烟的斗争读后感19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3-05 18:54:31归属于读后感范文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自古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对于红楼梦中的贾府来说,这便是一场奴隶于主子之间没有硝烟的斗争,不得不承认,在《红楼梦》的结尾处,“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下,奴隶是没有资格反抗的,那些“造反”的奴才,一个个也命归黄泉了。然而,他们的反抗是不可抹灭的,是勇敢,辉煌的。

  一

  对于贾府这种权贵人家来说,家里除了主子,便是奴才,可偏有一人,身为奴才,却不屈服于奴隶的地位,虽“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此人便是晴雯。她敢于公然表示对主子们的不满。秋纹偶然得到王夫人赏的两件旧衣服,得意之际,晴雯却想起王夫人曾赏过袭人好衣服,便一下泼去一盆冷水:“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有脸呢!……要是我,我就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与一心想成为“宝二姨娘”的袭人不同,一下子便揭穿了袭人的可耻心理:“连个姑娘还挣上去”就妄想和主子称起“我们”来了!

  晴雯惨死,也正体现出她与王夫人等主子的反抗斗争是何等的惨烈。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还当众痛骂王善保家的(七十四回),也正因如此,平日一向吃斋念佛的王夫人也凶残对其实行了报复,把重病的晴雯“打炕上拉下来”架出去,使她当夜便惨死。曹雪芹将她放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题咏”之首,特别希望通过她将奴隶们的斗争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

  在贾府的众多奴隶当中,鸳鸯本应是极为平凡的,与晴雯不同,她深受封建阶级思想影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贾赦却要逼她做妾!(四十六回)鸳鸯自然不愿意。凤姐曾笑说:“别说是鸳鸯,凭她是谁,那个不想巴高望下、不想出头的?放着半个主子不做,倒愿意作丫头,将来配个小子,就完了呢!”然而,鸳鸯偏偏下定决心:“就是他三媒六证的娶我做老婆,我也不能去!”可在这样的府第中,岂容她反抗?无奈之余,她只得发誓:“这一辈子横竖不嫁人就是了!”在贾母的叱责下,贾赦只好收手放弃。但贾母不能罩着鸳鸯一辈子啊!在当时那样的年代,奴隶是不能出逃的。因此在史太君死后,“鸳鸯女殉主登太虚”(一百十一回),这对她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同时也为大观园奴隶的反抗斗争写下了新的一页。

  三

  说到抄检大观园之事,起因是从司棋与其表哥潘又安互赠的信物被人捡到,致使凤姐率领一群人查抄大观园内所有丫环的衣物。对凤姐等人来说,主子们的生活无论怎样奢华无度也无所谓,可奴隶就是奴隶,一切,包括婚姻,都掌握在主子的手里,决不容许他们有丝毫的背叛。因此,司棋被撵出了贾府。可她仍不放弃,最终只得撞墙而死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司棋除了这么做,别无他法。她以死来结束这一切,也向王夫人等压迫奴隶的主子提出了最强烈的不满!

  四

  反抗并不是个人的行为正如晴雯、鸳鸯和司棋并不是这场不见硝烟的斗争中唯一的反抗者,在贾府众多的奴隶中,除袭人,平儿等少数的丫环之外,大部分的丫环都与所谓的主子们进行着强烈的反抗斗争,他们咒骂王熙凤是“巡海夜叉”,说她“脸酸心硬”,“心里歹毒”,“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没有不恨她的”。他们还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可见奴隶们对主子的深刻认识和强烈憎恨。特别是藕官等一些戏子与赵姨娘的打闹,显得尤其重要,赵姨娘摆出主子的架子打骂芳官,结果招致藕官等几个人“拥上来,放声大哭,手撕头撞,把个赵姨娘裹住”,晴雯等人自是站在藕官一边,于是便“一面笑,一面加以去拉”,最后还特意把赵姨娘的亲生女儿、最讨厌她的探春请来解决,她终把赵姨娘训斥一顿了事。当然,探春只是在保持自己作为主子的尊严,避免因庶出而影响了贵族身份罢了。从这件事可看出,奴隶们在这场斗争中与主子们相反,他们是团结的,互助的。这也从而提高和坚定了奴隶反抗的志气和决心。

  从金钏儿自杀到鸳鸯抗婚,从抄检大观园到晴雯、司棋、尤三姐等人的死,无一不揭露出封建统治制度下压迫者对奴隶的残酷迫害,但也同时表现出了大观园中奴隶敢于向统治阶级说“不”的斗争精神与不畏死亡的巨大勇气。可以说,晴雯等人是此次斗争中的牺牲品,她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与理想而牺牲;从另一方面来说,她们是成功的,就如平儿所说的:“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利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众人都说她(凤姐)利害,你们都怕她,惟我知道她心里就不算不怕你们的。”事实上,主子们心里还是怕有人“造反”的,他们怕自己那看似平静的生活被人给搅乱了。因而,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的没落与奴隶的反抗斗争是分不开的。

  大观园中奴隶对主子们的反抗斗争,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斗争,它为黑暗的贾府投进了一线令人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