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爱玲的“三十年前的月亮”被后人称作写“苍凉之美”的经典,令人窒息。
爱玲是一个冷眼旁观者。文字很淡甚至很冷,淡得彻底,冷得寒心。七巧这个女性形象更多的是与社会生活的落寞与乱世的苍凉联系在一起。
我想《金锁记》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世俗。它并不凌驾于世俗之上,并不傲视世俗,而把自己看作盈澈的荷花。不,它不是这样。爱玲小说中最劲道的东西就是世俗人间烟火气。这使得她的小说从晦暗中明朗起来。世俗性其实也是人性,是大众的人性。但她并非沉浸在男欢女爱的主题中,她很冷静,很敏感,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把撕心裂肺的痛描写得淋漓尽致。
《金锁记》中七巧为了金钱,为了生活,甘愿服侍一个残废的男人。分家后,她更是过着十分病态的生活,她嫉妒幸福美满的婚姻,为了不成全女儿的婚事,她竟引诱女儿吸食大麻;她戕害儿子,暗中鼓励儿子去宿娼,儿媳更是活生生被她的黄金枷砸死!她不断地寻求病态的发泄与报复,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刻毒,人性扭曲,被黄金枷紧紧套住!
此时此刻,我似乎看到七巧冷冷地掀开华美的袍,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孤独。
通过《金锁记》,我触摸到“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与丑陋的一角。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他们只有兽欲,生物欲。在封建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都明晃晃地进行着欺诈,其可怕点就在此。而他们根本不引以为耻,连最后一点藏掖都抹杀殆尽!他们全是这个社会“病”了的人。爱玲更是用她那讽刺冷血的笔调描写出这个冷血的社会。
《金锁记》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的靠不住。这里面有不同阶级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名门世家的遗老遗少,公子哥,太太小姐等上层人物。一旦揭去了华丽的袍,剩下的是赤裸裸的虚伪:爬满了虱子。
《金锁记》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除此之外,我真的还想不到其他。七巧最终死在自己的黄金枷里,还拉上了儿女作陪葬!真想不到这个有着青春温情回忆的女子竟变成了阴骘,凶狠心理变态的姜二太太。她嫉妒所有和睦的婚姻,走进了“被食,自食,食人”的怪圈。
《金锁记》中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创百孔的。男女无真情,进行着玩世不恭。享乐至上的精神游戏;母女无真情,互相讹诈。叔侄无真情,把彼此推向罪恶的深渊……
至今还不能忘记那个有清凉月色的夜晚,七巧将她的银镯缓缓推到腋下,那圆润的胳膊随着那飞逝的韶华,早已枯萎……
远远望见七巧那一滴浑浊的泪珠久久地挂在脸上,任它风干……
腐朽的旧文化网住了封建的男男女女,他们只能在圈子里打转,走不出,逃不掉,任它上演一出出令人寒心,阴差阳错的悲剧……
三十年后的月亮还在,照着未懂此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