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西游记人物特点赏析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7-02 20:42:01归属于读后感范文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作品评介】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西游记》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作品。它也是明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流派之——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神魔小说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叫做出身传,另一个部分叫做灵应传或降妖传。西游记的结构也是这样。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产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匕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全书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藐视腐朽无能的天宫统治者,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正像有人所说的:“如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次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象得那样大胆,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彩夺目。”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神魔小说的两大主题: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西游记》把二者巧妙地联系和结合起来。它告诉人们: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才能唱响胜利的凯歌。

  后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克服八十一难的艰巨性,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路上的妖魔既是害人的自然力量的化身,更是给百姓造成苦难的封建社会邪恶势力的化身。作品通过取经人和妖魔的斗争及神佛与妖魔之间的关系,深刻表现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统治的腐朽、秩序的混乱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种种困难的乐观精神。《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涂上了浓浓的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牺游记1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一一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牺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西游记》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中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是小说的又一特色,《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色彩。孙悟空是牺游记1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愣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碰到的一切困难斗争,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的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 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 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唐僧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僧人,他并没有本领。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唐僧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

  沙僧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他心地善良,敦厚朴实,老实忠诚,默默无闻。但同时又过于老实,缺乏主见。书中唐僧和沙僧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的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可谓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