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叶问》观后感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7-14 19:11:20归属于观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第1篇】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来了DVD版的《叶问》。据说这部电一影十分一精一彩,可因为囊中羞涩和时间问题,一直没能去电一影院欣赏。本打算元旦放假去看,碰巧在网上找到DVD版的,也就急切地先一睹为快了,还 省了几十块钱,真是快哉。

  影片里不乏有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地方,比如说金山找闯到叶问家找他比武的场景。里面的武打也挺精彩的,高潮部分是最后叶问和日本军官山蒲的决战。叶问正直、低调、仁义和爱国,这些可以从电影里看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电影要表现的应是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了。原本世道太平之时(其实并不太平),他不设武馆,不收徒弟,在家里研习武艺,倒也自在;当国家蒙难,同胞受欺时,他毅然挺身而出,最终用双拳唤起了国人的团结之心。这让我想起了霍元甲,还 有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们或文或武,但都因怀抱一颗爱国之心并做出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而被人们广为所知和受到人们的爱戴。

  第一遍看下来,为叶问的精神所感动;第二遍看完,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电一影里叶问骂李钊是走狗,李钊说“...你有本事你去打啊,打死十个,一百个,一千个...”。的确,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单靠赤手空拳用武术去打强大的侵略者是行不通的。“猛虎敌不过群狼”,何况还 是会“喷火”的恶狼呢!武术不是用来和别人打架的,也不是为了简单的比武输赢。影片里的金山找不懂这个道理,非要找人家打;更可气的是在外敌入侵的时候还 拦路抢劫,欺压同胞,不去帮忙打日本鬼子,而是起内讧,白白浪费了一身的好武艺,可谓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这又使我想到了蒋介石他老人家。

  历史证明,民族的团结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无论是现在还 是将来,我们中华民族都应该保持一团一结,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2篇】

  周末,有时会带宝宝去影院看电影,至于看什么电一影,当然是我先筛选(把暴力的恐怖的过滤掉),然后再由他选择,今天,他就选择了《叶问》,叶问是李小龙的恩师,宝宝喜欢李小龙,当然会选择了,呵呵!我看了电影简介,感觉叶问自信低调做人很有人格魅力,让宝宝感受当时的爱国气氛也不错,就当一次爱国教育吧。

  故事讲述的是: 一九三零年代,中国武术之都的佛山,武风顶盛,各门各派为广纳门徒,经常集体比斗以显实力。叶问习得一身武艺但为人低调,故未有设馆授徒,只待在家中与友人闭门切磋、钻研武术。 好景不常,中日战争爆发,佛山沦陷,叶家大宅被日军强占,叶问被迫带着妻儿移居废屋。叶问一家生活艰苦,但叶问仍积极面对,一改阔少的态度,到煤炭厂当苦力,自力更生。众中国人默默耕耘之际,一批日军却前来生事,陪伴着日军主任佐腾旁边的翻译官,竟是昔日的佛山巡警李钊!日本将军三蒲是一名武痴,故以白米作奖赏,邀请中国人到打斗场与日军切磋,藉以观摩中国武术。叶问的好友武痴林于打斗场内侮辱三蒲,被活生生击毙!叶问为寻找武痴林,到打斗场查看,甫一进场即见廖师傅被佐腾无理射杀!叶问遂把心中悲愤于打斗场上发泄一出来,以一敌十,痛击日本人!三蒲对叶问的身手大为欣赏,并表示期待与叶问一战。 三蒲带兵至棉花厂捉拿叶问,要求叶问向日军传授中国武术。叶问不甘作汉奸,且欲替中国人挽回尊严,遂公然挑战三蒲,要以双拳唤起中国人的团结心。三蒲自视甚高,为保名声毅然应战。叶问未知已身陷危机,以咏春力战三蒲的空手道,二人在擂台上展开激烈生死决战……

  佐腾看到三蒲被打败竟暗设埋伏,还 好被李钊(给日本人当翻译,但是也算爱国的中国人)及时发现阻拦,射出的子弹没有射中叶问的要害部位,但还 是受伤倒下了,那一瞬间,人群沸腾了,纷纷用自己的拳头跟日本兵进行株死搏斗,他真的用自己的咏春拳唤醒了中国人的团结心,看到那情景,我的内心也沸腾了,沸腾到泪水充满眼眶,我联想了好多好多,奥运、圣火传递、四川地震......

  我被叶问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好一个低调自信有爱国情结的男人!电影里有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呵呵!这可是叶师傅说的哦!也喜欢甄子丹,之前看过很多他演的电影,但是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只知道他有点帅,我常常会因为一个角色而喜欢某一个明星,因为喜欢叶问这个角色,所以喜欢甄子丹。电影《叶问》观后感 - 白云木棉 - 白云深处木棉红

  【第3篇】

  敢问叶问何许人也?广东佛山也!为咏春拳的集大成者。佛山自古多出英雄,如尽人皆知的黄飞鸿等。这让现在就读佛山的我倍感光荣,这也是为何我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叶问》的推出完全适合中国观众的心,因为中国人缺乏那种久违的爱国热情,平时不重视而且不在乎。一旦有触动的东西,他们的心还 是会颤动的,因为那种情还 不能完全释怀。所以说《叶问》起了一个引头的作用,唤起国人的爱国情怀。叶问之所以值得我们好好看,是因为他让我们思考的东西太多。他的崇高的信念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爱国情更是值得表扬的。好好看,好好反思,必有收获。

  再来看看电影的精彩吧。整部电影的开场色彩鲜明,再利用屋内璀璨的陈设,显示出了叶问家族的殷实。静静的吃饭,慢慢的饮茶,不着急慌的态度,刻画了叶问儒家气质的一面,告诉你这不是一个四肢发达,只会每天到处比武的无脑儿。原来神情,饮食,礼仪就能让人物的特色是如此深刻地活现出来。

  开场中的影片内容多以轻松、幽默的气氛引导着观众,在哈哈大笑之间就衬托出了几位人物的个性。这种性格的铺垫,可以为日后故事的展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会让观众觉得这些人之后的所作所为是匪夷所思的,反而都是合情合理,性格驱使的。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娱乐性质,而更多的是深深纠动每个人内心深处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这大概就是为何《叶问》如此出名吧?因为你我都是爱国之人。Don’t you?

  希望每个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去看看《叶问》这部电影,相信你也会感触良多!Please just do it!

  【第4篇】

  5月11日晚,我观看了《叶问2》这部电影。

  影片是从叶问经朋友帮忙跑到香港后生活窘迫的开始,为了生活他只有重操旧业来维持,那就是教人习拳,为了把《咏春拳》传承下去,为了更多的人认识《咏春拳》。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一个房顶上的陽台教授咏春拳,几天来无人问津,这使得这位一代宗师的生活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而第一个徒弟的出场给影片带来了这个武术大片最轻松幽默的一段。

  整个影片最为精彩的就是和洪金宝在圆桌比武的那一场戏,洪拳和咏春拳的两位宗师演译了非常令人震憾的对垒,使观众无不为中华武学为之叫好。通过和几个多门派的比武,叶问终于获得在香港开馆授徒的资格,这一场红在整个片中掀起了一个小小小的高潮。

  最突出的是洪金宝和洋人打擂台的那场戏,特别的悲壮,洋人因身为世界拳王而趾高气扬,不停的侮辱中国武术,洪金宝的台词令人振奋和敬佩:“为生活,我可以忍,可侮辱中国武学就不行!”那声音虽然低沉,但铿锵有力,使人肃然起敬。这个人物我认为在影片中刻画得最好,影片的前半段,因为刁难叶问,大家还 对他很有看法,但到后来为了争中国人这口气与洋人擂台比武,最终因年老和病体身亡,临终死死的抓着擂台边的绳子不愿倒下,激起了观众对他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自衷的敬佩,也激起了对洋人的满腔怒火。我想,此时坐台下的叶问和观众的心情一样的。

  此仇不报非君子,叶问下定决心要为洪金宝报仇雪恨,于是挑战洋人,第场比赛开始了,观众们都为揪着心,开始的时候,洋人拎叶问像抓个小鸡一样,抓起来在空中盘旋,几个回来下来,叶问出脚的招式被裁判团禁止,于是叶问改变了进攻的方法,洋人高大,就改用切他中路的办法,怀着对洋人的刻骨仇恨,怀着对洪金宝的无比敬仰,最终叶问赢了,赢得很险很难,影院里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给叶问的,也是为中国人这种锲而不舍,勇于向前的一精一神而鼓掌。

  叶问醉心于武术,在那个祸乱平凡的年代,他只陶醉于自己忘我的武学自由当中,并不理会身外之事,可一场场酣畅淋一漓的比拼过后,叶问慢慢走向成熟,并且,提起了弘扬中国武术的大旗,我们为中国武学自豪,希望中国武学,徇烂夺目,辉煌璀璨!

  【第5篇】

  昨天在酒店,一不小心看到了现在正炒得大红大紫的电影《叶问》。看完后,“英雄”这个代名词的解释在我的心里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大英雄似乎都是不食人间烟火,侠义与浪漫并存,又对任何人包括敌人怀有善心,打架动作优雅又不会太暴力,很少出丑,而且意志坚定,绝不投降。当然我也没说叶问不侠义,不浪漫,没善心,只是他的那些“非英雄”的场景让我感动。

  场景一:叶问为了一袋米而去日本武馆和日本人较量,较量前,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薯小心翼翼地放在擂台边上。这就颠覆了英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形象。当时感动的在后面,叶问打赢后把米带给同样贫穷的邻居桌上,自己拿着红薯给自己的妻子吃,这就全是了英雄一样要为生活所困。

  场景二:叶问在打斗中很多使用咏春拳中的寸拳,就是照准敌人的一个部位一直打。这种打法在人们的心里是非常暴力的,而且没有一丝美感,很像是电影中的一些反派人物比如火云邪神或是黑武士的招式。但是叶问却用着招式狠狠地打日本人,不知道是导演有仇日心里还 是为了表现叶问的爱一国一精一神,不过为了提升叶问的英雄地位,我宁可相信是后者。

  场景三:日本人把工人围起来拷问叶问的下落,这时叶问高举着双手跑进人群说我在这儿。当然这场景在以往的英雄片中也出现过,但是别的英雄跑过去时的样子是案首阔步,一副大义凛然、理直气壮的样子。但是叶问跑过去时却是一副俘虏的样子,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儒雅,但这样却恰恰表现了他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生怕敌人伤害他们的心态。

  附加一个,就是在电影的结尾,叶问也不是以如何风光收场的,而是以在逃亡的路上躺在妻子的怀里作为最后一幕,这时,他更不像个英雄,而像是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就是《叶问》里颠覆了传统英雄的形象,才使得“英雄”这个词更加生活化、更加人性化,才会给我们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