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棒!少年》观后感1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12-14 08:58:56归属于观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棒!少年》观后感

    作为一名棒球从业者,决定去看这部电影并不是什么需要犹豫的事情。毕竟国内的棒球题材影片太少了,几年前TFBOYS主演的青春剧《我们的少年时代》对于棒球这项运动在国内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但那毕竟更多的是偶像效应。少年时代的意义更多的在于让对棒球不了解的孩子们通过他们喜欢的偶像而对棒球有了了解甚至到进一步喜欢上棒球。而《棒!少年》却是更贴近棒球从业者日常接触的,真实的棒球生活。孙岭峰指导、北京强棒这些虽未正面接触,但既是从事棒球所以也总有耳闻。这部影片在棒球圈未映先火,早早的炸了圈。所以,不管他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豆瓣评分是高是低,票房成绩是好是坏。我们也都肯定会无条件的去电影院支持。

    在11号还没有上映前,当我通过朋友圈知道这部棒球题材的电影还是一部纪录片时。第一个感觉是,这位我可能并不了解的许慧晶导演绝对是一位勇士。棒球在诸多运动中于中国大陆仍算小众,而纪录片在所有影片门类当中亦不属于讨好观众的那一种。但是于社会,纪录片观望这个世界上,少有人关注的现象、人群以及事态,花费数年时间去拍摄、跟随、追问并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棒球,他让我所知道的所有棒球从业者头一次众志成城的去支撑一件事情,对于棒球事业的宣传价值,无可估量。且很大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利润收益。此间种种,称其为勇士,并不夸张。

     和很多城市一样,济南电影院对于《棒!少年》的排片场次少的可怜,哪怕是第一天上映,时间也大都是晚上9点之后的场次。因为时间缘故,我放弃了召集我所执教的队员集体观看的打算,但仍有三名队员主动找到表示我愿意一起“熬夜”,因此,在晚间家门口的电影院,我们三个大人和三名小队员就完成了一次“包场”。

     既为棒球从业者,观看这部影片,最初,当然更多的是站在棒球的角度:影片中看到了中山棒球小镇的比赛、看到了强棒天使队的小队员们在PONY小马棒球比赛中的一路前行、提到了棒球场、棒球基地这样的运动场地在如今国内“忙着盖楼”的大环境下的难以为继、甚至还能在影片记录过程中见到几个平日里接触到的“棒球人”。从未有过任何影像资料能够这么贴近实际的让你引起共鸣,恍惚之间,仿佛影像闪进了现实。

     但越看到最后,发现棒球便越成为了一种载体而非主体。《棒,少年》想要传达的,远不止一群孩子克服困难,将比赛打到了美国这样一个励志故事那样简单。真若想讲这个,强棒的孩子们无论输赢,都已经走的很远了。但是,2000万中国贫困儿童,1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甚至生存问题,却远没有解决。就如同队伍出征时孩子们走过的瓦砾废墟,基地搬家时孩子们走过的冰天雪地一般,这条“叫板命运”之路,仍旧很长,而也像比赛失利后小双说的那样,给他们的机会,却不多。

      其实,对于纪录片中孩子们的成长,我没有资格去评述太多,他们短短十几岁遭受的苦难,远比我如今要多得多。不管是我还是和我一起看这场电影的孩子们,都同样有着对棒球的热爱,都同样愿意为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付出。但是相比影片中的孩子们,我们热爱的代价却小的多,背负的压力也小得多。而正因为深知棒球这个运动的特性,我才更加清楚,像这样一群背负着压力与希望淬炼起来的棒球手们,像这样在挫折和艰辛中攀爬成长的孩子们,才真正有着挑战阶级、战胜命运的可能。

    影片结尾时,强棒的小投手站在家乡的大树旁笑着流泪,身后的大树郁郁葱葱,仿佛预示着片尾处瘦削却愈发坚毅的孩子,将来亦会如大树般高大挺拔,不再怕风吹,不再惧雨淋,更会,成为后来者的屏障与依靠。我想到了莫泊桑说过的那句话:人的脆弱与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等孩子们的这段路走过之后,我想他们会知道,纵使苦难万千,但终究阻挡不住每一颗倔强成长的心。

    说到底,棒球也总是在给我们讲述同样一个道理:人生,终究不是看我们遭遇了什么,而是看我们如何应对那些,塑造我们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