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
——2020级硕士7班 徐玲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相比《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样隐喻生动的中文译名,我更偏向直观深刻的原书名《Educated》。作者塔拉,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是父亲荒谬宗教观忠诚的信徒。“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教育,让塔拉开始怀疑父亲编造的历史。无论是鲁比山对峙事件还是肖恩恶劣的行为,教育带给塔拉不同的视角,她开始审视历史的真相,最后她写道,“历史是由谁书写的呢?我想,是我。”
我突然想到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与现代社会隔绝的巴克峰,滋养了塔拉的童年,是她生命的底色。父辈思想的桎梏,使其成为父权下的附属品,这时属于大山的塔拉尚不是“自由人”。作为研究生,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又该如何追求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大胆存疑,小心求证。我们不仅应有推翻前人理论的勇气,更应有坚持自我见解的信心。施一公院士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希望大家能够问为什么,不要简单地接受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你需要挑战过去,要有批判性思维。”学术研究,不是数百甚至上万文献的简单堆积,不是深谙套路后的高产出,是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的创造性活动。做科研上的“自由人”,让教育成为固化思想的溶剂,听得多、想得多,仍保有独立见解。
教育,冲破巴克峰的禁锢,帮助塔拉在自我怀疑和背叛家族的罪恶感中自我救赎,最终逃离了大山。“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而研究生生涯,是我们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