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炎夏日,我读了一本名为《儒林外史》的书,受益匪浅。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描绘了在当时社会人们对于高官厚禄的不同表现,深刻批判和嘲讽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礼节的败坏和官吏的腐败。
《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一个叫王冕的少年,他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他十分聪慧,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维妙维肖,且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吴王朱元璋曾在战乱时期与他谈过政治。在朱元璋称帝后,授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并没有接受这份官位,而是逃往会稽山中,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书中有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人物,那就是范进。他是一个老童生,连考20多次都不中举,后来终于上榜了。在中举那一天,因为家里没有食物,范进带着家中的母鸡去换米。但他只会死读书,所以都不知道如何卖鸡。当他的邻居告诉他中举时,他因欢喜而犯了疯病,直到挨了丈人胡屠夫一巴掌才清醒过来,后来许多人都能奉承。转眼间房屋,田产,丫鬟,他什么都有了。他的母亲也因为太欢喜而去世了。他一辈子就是会读书,只知道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毫无生活经验。一家人都快饿死时,他却还在读书。
旧时的科举制度毒害了许多读书人,旧时的八股文禁锢了许多读书人的思想,旧时的思想延缓了中国许多年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出不了真正的人才,又怎么能是江山千秋万代呢?
在现在,这个社会就是的科举变成了现在的高考,虽然实质还是选拔人才,但如果说科举是旧制度的败笔,那么高考就是旧制度的解药。当今高考考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近年教育的不断改革,让我们更加投身于在生活中学习。越来越多的人是内心真正热爱读书,将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再只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也不是只懂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然而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所以我们只有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真正的看透读书的重要性,才可以坚守自己心中的那份初心,依旧热爱学习。希望中国学子们能够成为心中真正的自己,真正热爱读书,为祖国的宏伟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