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鲁迅《古人并不纯厚》读后感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2-28 09:15:51归属于读后感5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鲁迅《古人并不纯厚》读后感


《古人并不纯厚》一文以犀利的笔触对古人是否纯厚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对诸多事例与诗文的引用和分析,揭示出古人并非如老辈所言那般纯厚,而后人对古人作品的选择和解读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文中首先对老辈认为古人比今人纯厚、心好、寿长的观点提出质疑。以广州耆英会中众多长寿老人为例,指出古人寿长这一说法并不绝对。在论及古人的心地好坏时,作者通过对古诗文中的内容进行探究,发现古之诗人虽有“温柔敦厚”之名,但也存在如“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般恶毒的语句,且孔子并未删去,可见古人的思想并非全然纯厚。
接着,文章以《文选》为例,指出其中作家至少有一半不得好死,说明当时可能存在个人主张和偏激文字,只是经后人挑选后,流传至今的多为被认为“纯厚”的部分,这也暗示后人在传承过程中对古人形象有所塑造。此外,像宋人洪咨夔《平斋文集》中对当路者的指斥,以及欧阳修《读李翱文》中的悻悻之语,都表明古人作品中不乏批判和不满情绪,并非纯厚至极。
最后,作者提及清朝钦定的《唐宋文醇》和《唐宋诗醇》,将其视为后人把古人变得纯厚的标本,暗讽这种人为的选择和加工。
总体而言,该文提醒人们看待古人不应盲目相信传统观点,而应从更全面、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古人及其作品,同时也对后人在文化传承中可能存在的片面解读和塑造现象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