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活着》有感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3-30 07:22:57归属于读后感5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读《活着》有感

八年5班 谢婉婷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活着》,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从富贵少爷嗜赌成为“平民”,穷困潦倒,接二连三失去了亲人,最终只有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从福贵贪上赌时,他一直在失去,失去了亲人,家,钱财,身份。或许说命运对他是好的,但同时也在捉弄他。可他依然坚持活着,他为什么而活着?究其根本,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然而,活着亦有死去。长根,也许是第二个逝去的人物,他渺小而不起眼,故死也是一句“他走了再也没来过”,在福贵穷困时的那一句“老爷”,那一条红绸,让我心底不住的发酸,若福贵没有染上赌,那么长根就不会流浪街头在徐家平安到老,即便是如此长根也没有恨福贵,没有恨徐家,他明白若不是老爷将招他做工,他早可能被拉去当兵,死在荒郊野岭。在这个乱战的民国时期一个失去父母无家可归的人又能怎么样呢?上了年纪也只能当叫花子。终其一生的贫令我打心底泛寒。长根,长根,不长不久,无根无源。

      可他的影子有迹可循。或是贫困山区坚守的人们,或是无家可依的儿童,都是“长根”。但他们依然努力的活着,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没有丰富的食物,更甚至没有家,飘无定所。也许一餐简单温饱是我们的日常,在他们看来那是触不可及的“奢侈品”。但,他们仍活着,努力的活着,为三餐拼命,为家人劳作。活着及为生命的本意,活着及为活着。长根,有人同你般活着。

      人活着,才能创下诗篇,体验美好。长根虽苦,但在儿时与福贵也有美好的回忆,背着福贵上下学,如同鸟般的跳跃,是束缚中仅存的自由。苦中作乐,才为人之本性。苦来,乐来,皆于生活,并基于活着。光线,友情,鸟啼,蝉鸣,都是美好的字词。我们要在活着的过程中,感知这些美好。

       也许在生活中,你会为了外在因素侵扰。为名利奔波,为虚荣忘记本真。然而,《活着》它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名和利,物和情,都是活着的附属品。

       人生于阳光之中,活在阳光之下。

      活着就是一束微光,长而悠远。

生命的沉淀

——读《活着》有感

八年5班 王然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提到:“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段话令我感触颇深。

      《活着》这本小说是以一名为福贵的青年从富裕家庭走向陨落,中年时期在极度艰难的生活中“活着”的情节路线为主,在其身上延长出各个故事,承载着悲欢哀乐种种情感。活着,仿似福贵一家最渴望的东西,由富家子弟骤降为一无所有的农民,而亲人又相继离世,又有疾病与苦难相交,福贵以坚定的、顽强的信念活了下去。

      余华以敏锐又深邃的笔触,勾勒出社会底层人在社会的动荡与命运的嘲弄下的顽强不屈,面对种种困难,依然向生活拥抱。活着,是生命的执着,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是对生命的赞歌。

      《活着》,向我们展现了一场极其艰难的生命旅程。不断下落,却仍坚挺,寻着微光,追逐希望……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它依然会静静的延续,虽平淡,却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我并未从这个悲惨的故事中读到一位煽情的作者。而那结尾,老人和老牛在暮色中慢慢消失使我不断回味,又直逼我心。每每读到福贵的悲惨遭遇,我都不禁会黯然垂泪,而悲剧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

      福贵,在历经无数次困苦后,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拥有,学会了宽待,学会了忍受。苦难并非是生命的终点,而是连接成熟的桥梁,体现的是生命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受遇到各类的挑战和问题,我们应该像福贵一样,以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去找寻那道光,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真谛,让生命之花在逆境中绽放出绚烂的光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