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动机》读后感
今天是余林同学组建“精英学习群”的第一天,群里分享了《内在动机》。本书指出:靠外在的金钱、名声、地位去激励自己和他人,效果没有那么大。只有真正的自主选择、自主掌控,才能让自我得到蓬勃发展,收获幸福和快乐。结合今天课堂上发生的一件事,写个感想,算是给余林同学交个作业。
今天讲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我突发奇想问了句:有没有人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要有代词这个东西?又为什么要有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的区别?为了能听到真正的声音,我给他们两分钟讨论。过了一会,有十来个同学举起了手,其中包括小双,班上排名前五的一个女孩。我心里一惊:这么多!我又反问:小双,你真的不知道什么是代词?小双肯定地点头,说:老师你别笑我,我真不会!她的坦诚激励了更多的同学,又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我从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开始讲起:
“我妈妈”,这里的“我”其实是个物主代词;
“我很讨厌英语”,此处的“我”是人称代词的主格;
“帮帮我”中的“我”是人称代词的宾格。
汉语中(尤其是口语里)的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是不分的,这就给英语学习带来了障碍。后来,我又给了一些例句,让孩子在例句中找出动词,然后确定主格和宾格。几十个例句下来,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一些,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不少。
期间,我一直观察小双的神情,她的脸从紧张到放松,又到兴奋。下课前,她说:真爽啊,终于解决了困扰我四年的烦恼了!
你看,我并没有表扬她,她也没有因此获得同学的艳羡,她的幸福是纯粹的,来自于解决了问题之后的愉悦。如果今天晚上我布置一百条与代词有关的题目,她一定乐此不疲,不会有半句怨言。
成年人也一样。某天,Q和我聊到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什么,来源于家长的认可吗?同事的称道吗?领导的赞美吗?同学的感激吗?……可能都有一点,但是最大的幸福感来源于工作过程本身:课堂上与学生心领神会的思想碰撞,对工作有掌控感。当有一个难题放在面前的时候,你很自信地说:没关系,我有办法。
(跑题:工作至今,一直服务于底层家庭的孩子,很少有与精英孩子过招的愉悦感。去年,我的同事老吴去了当地一所不错的学校代课,结束后感慨:教这些学生才算教书,在我们学校做老师,更像保姆和城管。)
责任感决定是不是能出发,发自内心的兴趣决定能走多远。这么说来,靠“为父母争光”作为学习动力的孩子,走得没有“我喜欢”的孩子远。领导靠绩效评、评比来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倒不如让员工选择他擅长和喜欢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