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皮囊》有感75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5-16 08:32:24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皮囊》有感

       翻开这本书看到序言的时候就被序言里面所描绘的内容和文字吸引了。原来只是想着报着试试看的心情来翻一番这本。没想到一拿起便放不下。这本书讲的是作者亲人们的一些故事。是作者的亲人、朋友的各种皮囊下的心的、灵魂的故事。开篇皮囊讲的其实是作者的阿太的一个故事。阿太是一个非常坚强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但是他给我们传达的精神就是无论我们的生命本来多么轻盈,都是被肉体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的,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这是一个普通却坚韧的灵魂。在这本书里,我们让自己去和书相互填充,把自己摆放进去,也把书摆放进自己的生命里来。

       有时候,这类作品会让会让我们在生活的标签的铜墙铁壁上打上一个小孔。生活中大量让我们惊喜和感动的细节会通过孔眼像阳光一样照射进来。作者就好像我们的一个感受搜集器一样记录、沉淀、筛选和输出他心里的那些感动的有趣的场景和细节。透过他的眼睛、他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复杂的、多维度的闽南社会。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人是悬挂在自我编制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这本书里面的人物,其实也是在自我编织的意义的网上的人。他们都是一靠着自我编制的意义和自我的念想、自我的坚持,自己的韧性性,把生活继续下去,如作者的母亲、张美丽、两个阿小、天才文展。意义,没有那么玄虚,不过是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大的东西“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然后把自己放进去。

       《天才文展》文后说到,“我知道,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无法抵达远方的人”。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起风了》这首歌。那种对家乡的近乡情怯还是怕看到儿时的伙伴。没有考究过《皮囊》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是否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曾经上过一节写作课。里面说作家有很多形成小说的素材,其实是来源于他们在媒体上、或者听到身边的故事。然后把这些故事放到自己经历过的场景当中,再形成创作。所以我怀疑《皮囊》里面的故事,也许都是源于媒体上或者是作者听说过的一些事情。否则如果所有的这些悲欢离合,生死,都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或者身上。实在是有点让我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