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恋》人和鬼之间的恋爱故事,作者将“鬼”的身份虚化了。“鬼”是一个隐喻,“鬼”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鬼,而是一个厌倦人间主动选择像鬼一样生活在黑暗的夜里的厌世者。作者笔下的“鬼”选择的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鬼”美不再是阴暗、让人害怕的,而是一种洁净的、出世的美。这无疑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颠覆。根据小说中“鬼”的革命者的身份。可以推断出《鬼恋》表现的有对于革命的幻灭感,“鬼”厌世是一部分是因为革命的失败带来的失落和绝望。因为根据徐訏的生平经历可以知道,他在法国留学期间对倡导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产生幻灭感,而《鬼恋》正是创作于这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一思想转变的一些影响,这一点是通过我们常用的“知人论世”的方法得出来的。
另一方面,我们在读完徐于的《鬼恋》时,该小说中提到哲学和美学的部分,也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才算自由的灵魂?小说中“鬼”对人间的做了这样的描述:
“人间腐丑的死尸,是任何美人的归宿,所以人间根本是没有美的。”
“鬼是一种对于人事都已厌倦的生存,而恋爱则是一件极其幼稚的人事。”
“我不相信叫人有自由的,在你们人的社会里,儿子叫爸爸不是必须叫爸爸吗?
“为什么你不能原凉我呢?一定要说我是人。一定要把埋在坟墓里的我拉到人世上去,一定要我在这鬼怪离奇的人间做凡人呢?”
再结合“鬼”自述的经历,她是在“历遍了这人世,尝遍了这人生,认识了这人心”之后对人世绝望,然而她又不肯选择死去。因为“死会什么都没有”。由此可以看出,“鬼”之所以要“做鬼”,更多的是因为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望和厌倦。她曾经“暗杀人有十八次之多”;她“从枪林里逃越,车马缝里逃越,轮船上逃越,荒野上逃越,牢狱中逃越”,在生与死之间徘徊往来。人世间尔虞我诈的污浊让她灰心绝望选择过像鬼一样远离人世的生活,甚至真挚的爱情也无法打动她。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人怎么会想当鬼呢?或许只有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才会如此心灰意冷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有作者立于特殊的视角对人世和人性的窥视,用一个奇异怪诞的鬼的故事讲述人之一世复杂多变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