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多年位列图书馆借阅榜单前三,其魅力可见一斑。全书共三部数百万字,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多线程展开故事,生动而深刻地塑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体人物的命运与选择。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截然不同的“使命”与“选择”。
孙少安是农民家庭中的长子,自小学毕业后回家种地,从小以“养活全家人”为目标,十三岁起担负家庭的重担。在旧社会吃大锅饭的年代,少安家是村里最“烂包”的一户;直到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庄稼人的光景有了新的奔头,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不必再磨洋工混工分。孙少安抓住风口,买骡子拉砖、开办烧砖窑、箍三孔新窑,甚至翻身成为了公社的“冒尖户”。
孙少安的致富路离不开国家政策的红利与自身不懈的努力。从少安这个微小个体可窥见当时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与劳动人民伟大的劳动精神,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却能一铁锹、一锄头地倒腾山河;在那样一个苦难的年代,庄稼人吃苦耐劳、朴素担当的精神令人动容。
弟弟孙少平则不同,他渴望独立地寻找生活,不愿失去自己的精神世界。少平到黄原当小工,即使脊背被石头压得皮开肉绽也不放弃,夜晚在没门窗的房墙角里继续看书。他在给妹妹兰香的信里写到,“农民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这也是他坚定在城市扎根的信念来源。
少平面对诸多肉体上的苦难,他不仅咬紧牙关坚持了下去,更是从中深刻地理解苦难,获得更为崇高的意义。他在工地时仗义地倾囊相助受包工头欺负的童工小翠,在地委行署搞夏令营又教会孩子们把山泉水给父母尝尝大自然的味道……是啊,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天地和意义,关键在于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那些打不倒我们的必将使我们更为强大。
现今距离书中描绘的生活已过去将近五十年,人们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中国才具备如此恢弘的气魄令世界为之震撼。我们处于和平年代,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又得到了极大地丰富,站在时代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当下、好好生活,去学习、去体验、去创造,成为自己人生中不平凡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