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重访边城》读后感65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1-23 11:01:12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重访边城》读后感

       读书声朗朗的布尔津天山读书群,书友们饱含对读书的热爱开启对每一本书的探索,一年来读了5本新书按照读书目标还差一本。深读张爱玲的《重访边城》让我有了不一样的读书感受。

       读张爱玲书前对张爱玲也做了深入的了解,她似乎从来都没写过热爱自己的民族,不过我想,总是有一些认同的。首先,她对一些民族特色东西的消失和无出路感到遗憾。《年画风格的太平春》里写“我们中国的国画久已和现实脱节了;怎样和实生活取得联系,而仍旧保存我们的民族性,这问题好像一直无法解决。现在的年画终于打出一条路来了。”《谈吃与画饼充饥》里说美国的“早餐五谷”成为最大的工业之一,而我们的炒米与大麦子面却“听其自生自灭,不免可惜”。《重访边城》里提到因为战争要离开香港的时候去买土布,那种现在只有婴儿才穿的布料,觉得“第一次触摸到历史的质地”。而她对祖父母辈的兴趣以及她所谓的他们的血液,都是一种根,一种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根。

       《重访边城》写50年代初(重)回台湾和香港——两座“边城”和“孤岛”,几乎是游记性质的描写,从日本话和日本礼节很熟练的台湾人,到往大陆寄包裹、带东西的香港人(连红烧肉都带),再到逃亡途中失去父亲、到香港后生活艰辛的大陆女孩;从台湾的庙和妓院、古屋,到香港的白色高楼和夜市,再穿越到十几年前摆绸布摊的街……夹杂着“种族的回忆”“大动荡”“大跃进后大逃荒大逃亡”“更鼓宵禁的时代的遗迹”等名词,不仅有着张爱玲特有的时代沧桑感,隐隐的,也有一种民族的伤痛感。

       读了一半的《重坊边城》处处都有一种乡愁,是张爱玲从未这样抒发的乡愁,是朴实的话展示生活中的苦乐,看似离我们遥远的生活却在读书时会笑起来,张爱玲用风趣让读者去感受她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