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美国立国时间不长,沉淀不多,不算是一个有丰厚历史的国家。由于技术的进步,很多东西都能够被保存下来,美国发展过程中“史实”类的知识很多都能较轻松地被人们所获得,所以很多人会“轻视”对美国历史的研究,再加上美国在当下国际舞台上的活跃程度,更多的人只是把目光放在当下,反而无视了对美国过往历史的研究。当下美国虽然仍是世界当之无愧的大国,无论哪一个国家都还无法抑其樱锋,但美国确也是江河日下,不复当年。如无新的契机,我们将会见证一个帝国的日渐衰落。正应为我们身处其中,才更有吸引力,让我们去思考其中的缘由!
本书是以英国人的视野来写的美国史,可以看看昔日的“母国”人是如何来看待自己这个“半生子”的。在引论部分,作者讨论了“美国到底算不算一个真正的民族国家” 问题,指出更多人越来越将美国视作一个由公民国家主义凝聚在一起的公民国家,美国身份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排他性的白人种族核心基础之上,并将土著人、非白人、女性和非新教信徒都排挤到边缘。当下美国社会撕裂,有分裂的风险,是否与国家身份认同缺失,国家缺乏足够的凝聚力有较大关系呢?
美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美国人自己看来,美国是令他们自豪的山巅之城。曾任美国第40任总统的里根在离任前夕的告别演讲中,与听众分享了他对山巅之城的理解,他说: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座高大的令人骄傲的城市,她建立在坚实的基石上,而绝非是一座空中楼阁,上帝保佑着她,街上人来人往,各种肤色的人生活在和睦与和平之中——一座拥有自由港、商业繁荣、并且具有创造性的城市,如果这座城市有城墙,那么城墙就是城门,向所有梦寐以求要来到这里的人们敞开的。这是里根的看法,那么,本书作者又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美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