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读后感7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2-15 10:03:12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读后感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是智利作家本哈明·拉巴图特的作品。作者以历史真实人物为基础,叠加了虚构的情节和想象,表达了科学与人文情怀的矛盾与人类的不理解。该作品获得了2021年国际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并入选了2021年度《纽约时报书周刊》十大好书。

📔故事1:普鲁士蓝

      二战中的战士们服用一种叫“拍丁飞”的药物,这种药可以让人一连几周保持醒着的状态,这是战争这种特殊时刻的产物。战争还引发了轻生浪潮。

     战争的参与者使用氢化物减轻离世的时间和痛苦。文章由此引出氢化物的源头:普鲁士蓝。普鲁士蓝是一种贵族一样的颜料,如此高贵的“颜色”后来却被应用到了毒物上。

      科学家在空气中提取出了氮元素,并之解决了全球性饥饿的肥料短缺问题,该科学家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个奇特的发现被直接用于了战争。


📜故事2:史瓦奇点:
      当一颗巨大的恒星耗尽了燃料,在它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开始坍缩,此时,空间和时间不是弯曲的,而是被撕碎了。那颗星会变得越来越紧实,密度也将不断增加。其引力会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让空间无限弯曲,朝自己收拢。到最后,就成了一个无法逃脱的,跟宇宙其他部分永久隔绝的点。这位科学家在战争爆发后参军了,他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意义,他身患重疾却并未停止科研工作。一位青年数学家在史瓦西疗伤的医院里与其相遇,并与其畅谈奇点理论。这位数学家意识到:奇点是个盲点,从根本上是不可知的。他也意识到在人类的大脑也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可知的奇点。就像他正在经历的这场战争,战争让参与其中的人的意志充分集中,数万人受利于同一个目的,思想被压紧在同一个精神空间里,很可能也会生成一个奇点般的东西。

📄故事3:心之心
      一位数学家想探究数学的底层原理,但意识到无论如何,就算理解了底层的深奥,也还会有数不尽的更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故事4: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科学家薛定谔发现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征:光既是粒子又是波。这个结论让人们难以信,又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