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朝阳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这句话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在今天,我们要跟小朋友讲读书这件事,我却希望大家不要把书当做药。首先因为,孩子们都好着呢,没病,读书不是为治病。其次,因为药是有疗效的,一粒药有一粒药的功效,并且,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但是读书却不是这样的。读书经常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效果。这就是我们经常要问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家孩子读了很多书,却还是不会写作文的原因。
所以,从整体上讲,读书还是需要以一种无功利的心态去对待。尤其对于少年儿童,童年是一个漫长的准备时期,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在这个漫长的准备时期,孩子们从阅读所吸收到的养分,对于将来他的生活、工作,总之是人生,一定是有意义的。但我们不知道,究竟哪一点,哪一本书,会对这个孩子的未来起作用。所以呢,最经济最划算的办法,就是在孩子的童年,给他读尽量多的书,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本书会起作用啊。所以,最要不得的心态,就是急功近利的心态。你一急功近利,你就近视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那你知道,教育真的是拼爹拼妈啊,你的孩子的未来,其实真的只取决于你的教育眼光啊。
所以,关于孩子的阅读,第一点要求是,以兴趣为主导。兴趣最重要。我们需要做一些鼓励孩子阅读兴趣的事情,而避免做一些挫伤孩子阅读兴趣的事情。
哪些是鼓励孩子兴趣的呢?比如,提供足够多的阅读选择。比如,阅读奖励制度。读一本书奖励一个不二家棒棒糖什么的。总之给以一种心理暗示,书是甜的。再比如,把旅行的体验和阅读的体验结合起来。举个例子,菜虫今年夏天去台湾之前,读了很多关于台湾的书,看了很多关于台湾的电影,这是他内心自我驱动力的表现。他想去台湾,于是就有了了解台湾的愿望。最近他在读一本台北诚品书店买回来的伦敦地铁书,繁体字,很多不认识。我问他干嘛要读这个书?他说,他想有机会参加杭州越读馆郭初阳伯伯的英国游学。这就是孩子内在驱动力驱使的一种读书方式。
哪些是挫伤孩子的读书兴趣的呢?第一种就是指令式的阅读,把读书作为任务。我们知道,任务,是外部强加的,没人会喜欢。比如,我们大人自己读了一本书,觉得很好,这个时候,你需要以建议或者商量的口吻跟孩子说:宝贝啊,这书爸爸觉得挺好的,你要不要看看?如果换一种命令式的口吻,该小孩也许就不接受了。我们需要有一种认识,阅读口味是很私人化的,你喜欢的,你家娃未必喜欢啊。
第二种就是把读书作为考试,你读完之后,是需要有反馈的。比如本地有小学就要考《窗边的小豆豆》,以检测你有没有读过。我们知道,考试,也是没人会喜欢的。本来,《窗边的小豆豆》多好玩啊,现在呢,因为考试,弄得天怒人怨。这两件事情,都会挫伤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但是呢,今天我们来谈阅读,主要是谈一点阅读的技巧。就是说,在理念上,需要以非功利的,兴趣主导的,长远的发展眼光去看,但在实际操作上,我们还是可以有很多细节上的操作的。这些呢,在我们两周前推荐的这个奥野宣之写的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有的朋友会奇怪,怎么读书还要你教吗?嗯,这个问题真的大错特错了。懂得读书,就能事半功倍。而不懂得读书,泛泛而读,也许一辈子也只能是一个低质量的阅读者。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书好就好在,一点都不深奥,就事论事,告诉了我们很多阅读的基本要素,以及可以在阅读中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同样阅读一本书,泛泛而读,跟这样有目的地去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呢,我把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当做时间管理书一样来看待。
我想诸位朋友也是读过这本书了,所以呢,我就不概述这本书,而是随便挑几个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来说说。其中会加入我的看法和意见。此外,我还会涉及另外两本书,一本是读库出品的《与书为友》,这本书最适合12-14岁左右的小朋友阅读了。一本是《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提倡读者做读书笔记。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但这个读书笔记,有一点需要我们跟孩子们交代清楚,就是,这个读书笔记的方式,是孩子自己愿意做的,并且,他所摘抄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语句。我第一次分享跟今天的分享,说话并不矛盾。在上一次分享里,我说过,摘抄好词好句是没有意思的。这句话我现在仍这么看,因为学校里的好词好句,是语文老师指定的,并且其实很多并不好。最关键的是,那不是孩子自己自主阅读而有所触动的地方。而现在提倡做读书笔记,是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心灵被触动的那些地方。还是那个词,内驱力。这些真正的驱动孩子的力量,才会带给孩子以动力以及进步。
先来讲买书
现在我们已经很习惯在网上买书,当当、京东、亚马逊,以及微信网店,比如一条,比如大V店。这些地方买书很好,除了要在淘宝谨防盗版书之外,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要买盗版书。盗版书内容会有错误。比如绘本,色彩不一样,是影响审美的。
但除此以外,还需要带孩子去书店。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是个好办法。或者像我,很多好朋友都开书店,我日常所去之处,就是书店,那么孩子的日常,就变成在书店的日常。
首先,书店购书的体验和网上购书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有入我宝山的感觉。尤其是,现在的独立书店,体验感很好。很多独立书店都是有专门的儿童区的,还有饮料。成年人也会喜欢在书店喝咖啡啊,比如万圣书园之与醒客咖啡,比如西西弗书店之与矢量咖啡。如果我也要开一间书店,我也要在书店里卖咖啡,咖啡名字叫白鱼咖啡。
其次,书店的设计,经常很好看。新华书店除外哈。所以有机会,就要带孩子去一些独立书店,看看设计就受教育了。比如苏州的诚品啊,慢书房啊,杭州晓风书屋啊,上海季风书园啊。
再次,书店经常会有一些作家的分享,带孩子去,受到的教益,比闷在家里做练习题不知道要好多少。我有好几个朋友,都跟我说,是某一次书店的演讲,改变了他。比如我有一个做老师的朋友,就是因为一个科学家的演讲,让他变成了一个科学老师。我还有一个马拉松朋友,现在都已经成为越野选手了,就因为柳红在南方书店的一次演讲,使他变成了运动发烧友。你带娃去听的一场杰出人士的演讲,最终使你的娃成为了杰出人物。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在家里给藏书编目
当然最好是有图书馆目录学,但我们不至于那么专业,也许只有两个三个书架,但也要做好归类。科学跟科学在一起,英文古典跟英文古典在一起。彼此之间关系比较要好的作家,就让他们在书架上做邻居。比如《魔戒》和《纳尼亚传奇》,一定要放在一起,因为作者托尔金和CS路易斯,他们是莫逆之交,被称为牛津大学的双子星座。《哈利波特》也要放在一起。因为罗琳之所以写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向《纳尼亚传奇》致敬。总之,这是孩子自己的独立书架,孩子要有自己的分类系统。家长给与他空间就好了。
这一点呢,其实我自己最难为情了。因为这点是我完全没有做好的事情。我家里现在藏书大概还不到两万。但我完全没有编目,书全都乱堆,所以现在书是完全找不到的。写文章时间三个小时,找书找了两个小时,还没找到,只好在亚马逊再买一本。前段时间写河合隼雄,我知道我有《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找了三天没找到,只好新买一本,翌日就到,物流真是方便啊。
随身携带你的宝贝书
你要读的书,随身携带。或者带一个kindle。我一般随身带2-3本书,再多就太重了。也带一个kindle。但是,我还是习惯阅读纸质书,如果有这些书都有纸质书,那我就不读kindle。只有那些纸质书一时找不到的,我才读kindle。你带的书,3本书,一本较为轻松,一本较为沉重,一本则是你最近最喜欢的写作者。这样的配比比较好。因为读书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尤其是读一些比较专业的理论书籍,大脑运动量很大,容易疲乏,这个时候,有点累了,换一本轻松的,就是休息了。为什么要带一本你最喜欢的作家的,你最想读的书。这是个窍门,因为,你会利用任何垃圾时间,把这个书读掉的,而不占用一整块的时间。
好啦,书也买了,也有藏书了,也随身带了,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读书了。
建立个人自己的阅读习惯
近年来,我已不太习惯正襟危坐读书了。尤其现在,如果一在书桌前坐下,那我肯定是有写作任务,需要打开电脑写文章。所以,我现在阅读最多是几个时间段:飞机、高铁,旅行的时候;我最爱坐飞机了,来一个半小时,去一个半小时,没法刷微信,刚好读完两本200-300页的书,很满足。
睡觉前读半个小时书。这一点是我30年左右的习惯了。
还有一个时间段,就是漫长的垃圾时间里。比如去银行排队,去医院排队,你都带本书。不过,我们现在基本上是刷手机的。
现在还有一些听书的平台。有一段时间我在开车时,在喜马拉雅听书,但是鸡汤太多,而我想读的书不好找。渐渐也就不怎么听了。
但是我还是建议,每天需要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端坐在书桌前,全心全意地阅读一本书。我年轻时是这样做的。我现在还记得自己每晚上正襟危坐读经典的样子,也蛮可爱的。那时候不需要写稿,只要读书就好了。
读书的工具
首先是一本书,摊开。然后,有一支铅笔。铅笔是用来划书的。因为我对书比较宝贝,舍不得用水笔划。铅笔的伤害小一点。还就是一堆书签,要好多书签,不止一张。还有就是一本笔记本。
读书有一支笔,可以做眉批。我一直不喜欢做眉批这件事。但是很多人都提到了。包括奥野宣之。那我也提一下吧,如果有小朋友喜欢,那么眉批也是好办法。但我自己真的是不这么做的。我的哥哥,我的同学郭初阳,他们都喜欢做眉批,我看了很头大。这么好的一本书,你写满字干嘛,被你糟蹋了。你自己有发表的欲望,自己去写一本呗。后来,郭初阳果然写了好多本。
准备许多个书签,是很有用的。你可以成为书签收藏爱好者啊。但其实,书签是用来做标记,以及写注解的。你读到比较在意的地方,划了线条之后,就把书签夹在那里,以后就不会找不到这句话了。这是个好办法,但我也经常忘掉。今天在准备这个讲稿,我就想起一句话,在《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一书里的,但是没做记号,想要引用时,我找了10多分钟,都没找到。
对待书的态度
爱护或者不爱护,都无所谓。《以书为友》一书里,甚至说,可以把简装本的书拆掉,带着轻便。拆完了,再装好。奥野宣之则说,杂志是可以看一页撕一页的。这些观点,我不敢苟同。但我也理解他们可以这么做。
因为我在童年时代,书很金贵。尤其是,中国人有名教情结,敬惜字纸。还有呢,整本的书,是一件有设计感的书,好看极了,拆了真舍不得。
但我有时候想想,其实也不是特别必要。简装本的书,几十块一本,拆了也就拆了吧。尤其,日本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把20块的东西拆了,也不见得有什么了不起吧。
最重要的事,做笔记
准备一本你喜欢的美丽的笔记本吧。我们知道有一些笔记本控,就喜欢收集各种笔记本。《来自星星的你》里面的都教授,也是笔记本控哦。我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好的读物比较少,可是记了很多本笔记本呢。现在印象还很深。我很多现在会背诵的诗句,都是那个时候记下来的。
这样一本笔记本,非常有好处,你可以经常翻看,看一遍就相当于鸳梦重温。我年轻时抄了很多古诗,结果读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课要背古诗,就很轻松,因为基本上都会背。
还有就是名人名言记得狂多。以前教书,课堂上有傻孩子问我,老师,你每节课都有名言警句,是不是昨晚上备课的时候特别背出来的。其实完全不是啊,就是因为年轻时读书喜欢做摘抄,抄了好几本笔记本,还经常翻看的缘故啊。
读后感和书评
再加深一步,比摘抄更加思想含量高一点的,就是写读后感和书评了。奥野宣之在书里有详细的举例说明,我就不细说了。但我需要跟大家说一下,读后感和书评有什么区别。读后感更随意,更零散,更感性,而书评则需要一种较为全面、整体、理性的把握。所以全世界最著名的书评叫做《纽约书评》啊,很多原创思想都是藉由书评来发布的。而中国最好的书评就是《新京报书评周刊》啊,每星期一期,不单单是对中国整个书业的一个巡礼,更是时代精神的一个守护。
读后感以及书评发表这件事,只要发在自媒体就好了。发表不是为了骗稿费哦,而是为了交流,所以发在群里,或者发在微信朋友圈就好了。
归根到底,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学习,最核心的要素,在于学会时间管理。李开复有一句鸡汤,大意是,男人在30岁-40岁的这10年间,你晚上8点-11点这三个小时在做什么,决定了你40岁的成就是否突出。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我就是这样的,40岁的时候,成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椎间盘突出。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下次阅读的主题是采铜的一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也跟自我管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