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一千多年前的唐末时代,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天然的山谷间卧一坪地,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十分幽雅,时人称为白鹿洞。一位白衣弱冠书生,时而倚树沉思,时而漫步吟唱,他就是“光阴文化”的鼻祖—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三、四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从诗人的读书生活看,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王贞白晚年守义退隐。仅在朝廷中担任闲职的王贞白在盘桓数年后,终于无法忍受尔虞我诈、人心惶惶的官场生活,趁唐昭宗赴岐山狩猎之时,愤然退出这一是非之地,归隐返乡。王贞白弃官归隐,时年还不到三十五岁。
王贞白退隐之后,并没有去过那种闲逸自在的生活,而是将自己的余生贡献给了家乡百姓,在乡邑永丰(今江西广丰)县城外西山之南创建“山斋书舍”潜心教学,为家乡子弟传道解惑。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不复仕进,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江西四大诗人”。而正是此段人生,成就贞白先生大爱师道之名!
如今时代,国运昌盛,党和政府体恤民生,正是我辈奋发图强,传承贞白先生大爱师道、弘扬光阴文化、改善教育民生、实现学在广丰愿望、创建贞白品牌之际,当团结同仁、家长,爱惜学生,惜时如金,工作学习并重,心志坚定,初心不改,走贞白先生大爱师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