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张炜《芳心似火》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17-11-17 09:30:0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张炜《芳心似火》有感

在《美好的月光》中,终于合上了这本叫做《芳心似火》的书,我如释重负,又若有所失。

如释重负是因为我读这本书实在读了太长时间。当时一位朋友听我说马上就去书店买了书并很快看完,还把读后感在电话里对着我好一阵倾泻,听得我连连点头同时面红耳赤。我读得很慢,基本上是一天读一节,且是在很安静的状态下。合上书时再次看到推荐封上那句醒目的话:著名作家张炜三年心血力作——我想张炜用了三年时间来写作这本书,我用两年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应该也是一种适宜。

“芳心似火“这个标题容易让人想到某些通俗小说纪实故事,而其实这是一本谈历史的书,封面副标题上醒目地写着“兼论齐国的恣与累”。

对这本书的阅读是愉快的,真的没有想到历史也可以这样来写,这样安静这样美妙,这样轻松又这样凝重。从这种美妙的阅读中走出,自然有种若有所失的空落感。
全书由8章61篇文章组成,这些文章语言优美,思考深刻,既是一篇篇独立的历史散文,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大体内容基本可按标题所示分为齐国的恣与累两部分。
   齐国的恣

作者从古代智者的田园牧歌生活、人与芳草的关系谈到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进面谈到古代人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而兴的炼丹术,“方士和长于神仙术的人主要来自于齐国”(作者认为炼丹术是当时“最时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秦始皇一帮人面对的这些方士并非骗子,而是一帮科技人员),由此开始对齐国的漫游。

齐国的奇异、美丽也与这些方士有关,其中最著名最神秘的方士就是被认为是日本人先祖的徐福。这些都与齐国临近大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关,那是一个最接近神仙的地方,是个“人神交会”的地方,有“海边五神”,有“许多狐狸”……——这些对于我们这些只能生活在陆地上和尘世间的凡夫俗子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秦始皇至死都向往这里,我觉得很理解。

大海的苍茫、瑰丽、神秘造就了齐国人独特的性格和文化乃至政治经济。
中国基本是个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国家,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是摒弃谈论“怪力乱神”的,当我跟着张炜在千年之遥的齐国漫游时,实在是惊讶不已,好像在谈论另外一个陌生的国度:那儿的人们大胆、活跃,富有想像力,富有冒险精神,充满奇思妙想,奇谈怪论,注重工商业尤其是商业,经济尤其是市场繁荣繁华至极。齐国不仅繁华可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相比,且在管理模式和管理人才上也毫不逊色,书中专辟一节把管仲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天才凯恩斯作比较。

经济的繁荣富强自然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当秦国的音乐会上还仍然叩击着瓦罐拍打着大腿的时候,齐国已是盛乐霓裳,盛大的音乐会一场接着一场。”

有意思的是书中有篇文叫做《东方与西方》 “在当时,人们的地理文化视野还没有充分打开的情势下,东方即齐国,西方即秦国。”齐国人冲动夸张浪漫,秦国人深沉实在朴素,这里有当时的经济发达落后的不同,但作者认为还有文化性格的不同。齐国文化“它是一种工商文明,与更热烈更浪漫的滨海文化融合一体,水气和神仙气扑面而来。”
齐国的累

我跟着张炜跨越时空,在那片古老神奇的齐国土地上漫游,这漫游是安静的,从容的,也是喜悦的,美妙的。每次打开这本书,我就恍若进入另一段奇异美丽的时空,像《美妙的月光》中写的“那时的一切都镀上了银辉”。

可是,如此富强奇异美丽的齐国还是消亡了。

在怀念的同时,作者进行了深入地反思,《 一条不归路》、《狂欢的集团》、《恣意的代价》、《与对手跳崖》、《阳火与阴毒》等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对物质的追求让齐国强盛,最终也导致了齐国的灭亡,齐国过度的“恣”成了齐国的“累”:“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物质主义闹得沸反盈天的年代里,经过几代齐国君主毫无节制的挥霍,精气早就耗尽了;可以说这个国家已经被物质所累,被奢糜所伤,毒至骨髓,病入膏肓。就这样,在恣意放纵了几代之后,到了齐王建这儿也就该结束了,它终于永远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芳心似火

本书标题中的“芳心”显然是一个象征,那么,究竟什么是“芳心”呢?

芳心的本意为具有香气的花蕊,引申为美好的心灵和情感,通常指女子的心境,专指爱情。作者开篇就从男女之爱说起,继而谈到人生如长恋,人与包括自然界在内的世界的关系也是如此 “人要赢得这个世界,最终还是要赢得这个世界的心。”

我觉得作者的立意即在通过描述齐国的恣与累,探讨如何赢得世界的“芳心”。

作者指出芳心“就是在皎洁的月光下跳动的一颗心,它有月光一样的清纯和遥远,有它一样羞涩的外表和内在的热烈。”并且用“芳心”进一步注解了齐国灭亡的原因“原来所谓的芳心,就是那颗爱心,就是把炽热加以收敛克制、保持了一种适度和温文、还没有开始放肆燃烧的心。偶尔燃烧一次也许不可避免。但一直燃烧下去,直到烧成了熊熊野火,一切就会化为灰烬。

这和开篇的《人生如长恋》相互呼应“只要是心,就不能掠夺和占有,也不能极尽撩拨之能事,不能让其一口气烧成灰烬。要让心长久地保持一种芬芳”

写到这儿,作者的思路显然已经不只停留在那遥远古老的齐国了,那种繁华那种燃烧那种物质至上多么像我们当今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一些现象?对齐国灭亡的反省其实就是对当今时代的一种忧虑和警醒。

作者对东方传统文化赞美有加,但也清醒地看到了它的不足和缺欠,在《阳火与阴毒》中作者说: “阳有阳火,阴有阴毒,这也是绝不可不警觉和自省的。”

并进行了具体分析:“东方这种阴柔的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制造了多少怵目惊心之祸。讲韧忍,则出现了权谋;讲秩序,则有了官本位;讲贞洁,则大立贞节牌坊;讲天地人合一与阴阳平衡的健身之道,则出现了采阴补阳、红铅(初经)白铅(初乳)这一类邪术;更有刑罚上的凌迟,民间害人的蛊术和咒语,罪恶的宦官弄权,等等不一而足。可见阴毒之害,并不让于阳火。”

因此,要“按中医说‘阴’和‘阳’必要各自守正居常,它们二者处于同一个世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的关系。也只有如此,这个世界才会完美地存在。”

全书在《美好的月光》中结束,作者以此来象征我们的理想世界并再次发出警告:“如果灰尘和烟雾继续向上升腾,总有一天这轮月亮会变得像雾中赏花,时隐时现,直到完全消逝。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灰尘和烟雾有其表面意义,直指环境破坏问题,更指精神上的奢靡贪婪之风。

如何才能长久地赢得世界的“芳心”?克服这种物质主义的奢靡贪婪之风是首当其冲之事,“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和迫切,就是让那场古老的燃烧完全熄灭下来。因为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永远享有这片美好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