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吕学敏长篇小说《童话庄》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18-03-31 09:14:31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学会倾听
          ——吕学敏长篇小说《童话庄》读后感
三月下旬,辗转拿到吕学敏长篇小说《童话庄》之后,我给作家发了一条微信,告知并道谢。他回信说你没经历过文革,能看下去就好了。语气淡淡的,是对我这个读者没有信心呢,还是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信心?亦或,只是一种谦虚?
手头正有一本书,所以《童话庄》在我凌乱的书桌上放了几天,来串门儿的乡党发现了,随手翻翻,说这本书好看,装帧精美,字儿也大,封面素简雅洁,一定错不了,希望我读完后能借他一读,我爽快的答应了。乡党是极有品味的人,他的看法,也正是我的感觉。
静心,净手,深吸一口气,我终于打开了《童话庄》,三天之内完成了阅读,又是长长的一口气。
怎么说呢?
春已深,花正艳,踏春赏景的邀约不断;晚上在学一个新舞,双人舞,你不去连累的舞伴也不能练习;人常说春困,春天不是学习天,宜吃宜睡宜游玩。不知是由于外界的诱惑太多,还是作品本身不够吸引人,我几次昏昏欲睡,几次合书游目。之所以坚持读完,并用铅笔划了好多道道做了多处笔记,缘于我对作家的了解和信任,还有对文字的喜欢。
忽然想到了女儿每次放假回家的情景。女儿在城里上高中,住校,每周回来一次。每次一进门一边吃着我精心为她准备的好吃好喝,一边小嘴不停。老师怎么样,同学怎么样,哪节课上发生了什么趣事,学校食堂添了新菜品,换了新宿舍,楼管阿姨胖或者瘦,管的严不严……老实说这些问题,我有时也没有太大兴趣,但我一直坚持听。哪怕是思想开小差儿,但绝不离开。间或,还问一两个问题和女儿讨论交流,并把这些作为经验在家长会上大讲特讲。我的道理是:孩子在校一周,总憋有一些话想对家人说。家就是孩子的一个出口。他把他的情绪倒完了,好好睡一觉,新的一周,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轻轻松松,无牵无挂。而作为家长,我们并不跟在学校。我们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心路历程,孩子每次回来的这些讲述,不正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吗?或许细碎絮叨,没有惊天大事儿,但这是孩子真实的学校生活,是孩子真实的思想经历。孩子不说或者家长不听,就是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在我们心里将永远是个空白,以后再想了解,就不会这样直接和真切,也没有这样的效果。
还有邻里之间的唠嗑。吃饭穿衣,天气寒暄,家常里短,庄稼收成。断断续续,零零碎碎,却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我觉得读吕学敏的《童话庄》,就像听女儿回家后的讲述或者看邻里的聊天。她和他们或有眉飞色舞,或者垂头丧气,或是平和叙说,我理解的只是两个字:生活。《童话庄》也一样,通篇是一个孩子眼中的“文革那时候”。那时候,“我”还懵懂无知,少不更事,所以,再重大的社会事件,在“我”眼中也不过是一件小事儿;再吸引人眼球的男女绯闻,也不过是耳际一飘;再高大阔伟的建筑,“我”注意到的只是局部门窗、墙角旮旯;再古老的村庄再众多的人物,“我”眼里也只有感兴趣的那一点、那几个。所以,当我们以惯常的眼光来看,小说显得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情节缺少大起大落,内容显得鸡毛琐碎。但是想一想女儿讲述时的急不可耐,想一想乡邻聊天时的轻松惬意,我知道,那是我们没有把自己置身其中,没有站在那个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感知、去思考。
吕学敏的小说就是这样。他总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乡村叙述,语言幽默诙谐,修辞手法多样,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虽然没有像电视连续剧的编导一样,用一环套一环的情节吊着你的胃口吸引你放不下,非得一集接一集的看完。但只要你有想了解那段历史的欲望,还是能从中窥出那个特殊年代的线索,斑斑点点,零零碎碎,影影绰绰。这对经历过文革的人来说,是唤醒回忆,苦涩而味辛。对没有历经文革的人来说,是新鲜,有荒诞和离奇。而对所有读者来说,那就是一段历史,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确实存在过。
我的书架上放着吕学敏的四本书:《清夜闲步》、《早晨三人行·白狐》、《子宫》、《腿林》,《童话庄》是第五本。每一本书我都一字不落的认真读过,还有《根须记》也在网上读了一部分。
相识十载,我是看着他的脚步一级一级地上着台阶,也见证着他的勤奋和努力,执着与坚毅。他的作品在坊间一直是有争议的,有争议就是生命力。一个以原汁原味描绘生活原生态的作家,一个不迎合读者口味,一味追求创新独特的作家,你能说他是错的吗?
问题在我们,在我们是否愿意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