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细看了一遍,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像前言说得一样,的确不断地给我带来触动和启发,为我展现了一个新的天地!
这本书汇集了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通过记录、对话、文选这几个环节全面、深入地为我们展示了优秀老师、校长的成长历程。有大家熟悉的李镇西等名师、有令人敬佩的康岫岩等著名校长、有耳熟能详的魏书生等著名改革家、有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的张思明等中青年教师。他们把自己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感受,特殊的经验,特殊的方法,一一展示出来,如此质朴,如此深刻,如此丰富……
我们可以通过一本书初识16位教育家,继而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找到感兴趣的教育家,追他的著作,深入了解他的思想,从中获得启发,思考,继而更好更快得寻找自我、做出自我、展示自我。
(一)爱心: 真心的爱每一位学生
魏书生:“当你把学生看成天使,那你天天生活在天堂里;当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天天生活在地狱里”
张思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李吉林说:“我爱儿童,一辈子爱。”
李烈:“一个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
全国劳模林崇德教授:“疼爱自己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李镇西的爱与教育更是阐明了这一点……
爱心是每个优秀老师都必须具备的,仅仅具备好的业务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自内心的爱心。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心交换心,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原动力,并转化成自身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进而体验到周围的人间真情和社会责任。当然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说的,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特别是初职老师将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统一起来!
(二)恒心: 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魏书生一直坚持两种日记,一种是工作日记,一种是记叙、议论、抒情、抄写、说明相结合的日记。11年多来一天不缺,至今已经写完了26本170多万字的日记。
李镇西每天坚持完成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于漪老师一篇课文,三次备课,坚持三年,成为了上海市名师……这些无不体现了大师们持之以恒的精神。
其实看了那么多优秀老师的自述,我们都不难发现:不断地写作好像是老师成长的快速途径。因为只有不断的写,才能促使你要不断的去想,不断的去思考。想我最近尝试着写东西才知道不易。你脑子里想的是一回事,但要把这些想法全部写下来又是一回事。常常是词不达意,或者是欲辨已忘言。而持之以恒又是一大挑战!我们都发现,给了你成功的途径了,那为什么优秀老师还是少数呢?我想优秀还是属于少数人的。如果所有的人都优秀了,也无所谓优秀了!优秀、成功的人往往是孤独的,他们需要忍受大部分人不能忍受的艰辛和一开始的异声。
(三)包容心: 理解学生、相信学生
李镇西:“宁可暂时被学生欺骗,也不冤枉学生。”
刘京海的“成功教育”;杨瑞清的“赏识教育”
你面对的是世界上最纯粹的、最真实的、最可爱的群体,一个优秀的老师时刻不能忘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学会理解学生,包容学生,用一个欣赏的眼光看孩子,那每一位就是天使,你也就天天生活在天堂。
(四)上进心: 积极上进,努力拼搏
魏书生:“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一、看多家之言。二、坚持写日记。三、坚持写文章”。魏书生有个很经典的比喻,我十分喜欢:他说教师学理论有点像蜜蜂采花粉,叮在一朵花上绝不会酿出蜜来,需要在成千上万朵花上采集花粉,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才能酿出蜜来。
李镇西:“反思自己,读书写作,老师才能成长。教书、读书、写书、思考,这是老师每天都应该做的。”
张思明:“人是有惰性的,第一个打倒自己的,常常就是你自己。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克服,形成惯性,你就能取得意想中的成绩。”
教师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但我更同意张思明老师说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老师要开凿一眼泉,这样才能胜任今天和明天的教学。只有老师不断跟上时代的进步,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能作为学生的欣赏者,以身作则,不令而行!
读《语文教师的八节必修课》有感
刘老师认为,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概括起来其实也就两个: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又包含了为什么教;怎么教又包含了这样教好不好。看似老生常谈,细读之后才发现大有文章,不信请看:
一、教什么
要弄清这个问题先思考一对概念:文章与课文。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教课文,就是教文章。事实上这二者有很大区别。任何一篇文章,都具有无限的可解读性。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立这篇文章的赏析重心。所以教一篇文章时,不同的教师,完全可以从不相同的角度来组织学习内容。但教课文就不行了,因为课文是教材的有机组成,承担着既定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大体是固定的,是受到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制约的。也就是说,教一篇课文,往往不能,也不允许面面俱到。通常情况下,就要紧扣目标,突破两三个重点难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怎么教
先说说备课。备课其实重点不在于备知识,而是应该备问题。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由一个又一个问题串联而成。这些问题,由浅到深展开,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思考的广阔空间中。至于知识,应该装在大脑中的。当然,备问题,要注重学情,更要注重目标。现在的三维目标,其实很科学。可惜的是,我们根本没有落实。 一节课要有三个在场:知识在场,技能在场,生命在场。
接着是导入,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分散听课的注意力。直奔主题,不是坏的手段。上课要从学生的已知开始引入,然后走向未知,也就是说,是从思维开始入手。
其次是解读文本,包括初读、细读和研读。解读文本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弄明白到底是谁在解读。很多时候总是用教师的解读,取代学生的解读,文本解读便难免艰深。教师很投入,挖掘得很深入,学生却云里雾里的,根本不知所云,这就需要处理好教师解读和学生解读的关系。
然后是总结。作为教学环节的收官之作,课堂总结活动依旧必须紧扣课时学习目标而展开。刘老师为我们总结了几种课堂总结的常见技法,并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课堂总结为课堂留一丝悠长的余韵。
最后是写作。刘老师认为,作文的好坏,首先体现为作者的心是否受到了真正的触动。在养成一定写作兴趣的前提之下,写作思维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他强调,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需要借助教师的培养而形成并发展。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思想过多干预学生的思想,而是要接纳并包容学生作文中体现出的各种奇异观念,并依照其特性,予以适当的疏导。
读完这本书,深深赞同刘老师的观点:语文老师应竭尽所能地修炼自己的课堂,让课堂成为人类崇高精神的栖居地!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教师》中有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给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 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有书才可读,环境可育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首先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在班上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
(一)在班级建图书角。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举全班之力,集小流成大渠,建成班级图书角。有了这个图书角,大家也就有了一个资源共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的平台,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保障。
(二)挤时间博览群书。
时间是课外阅读的保证。其次是按排读书时间,午饭后的30分钟设定为读课外书时间。另外,我们还把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定为自由读书课,学生从班级书角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不出班级自由阅读,看不完也可以带回家继续读;也可以到学校网络教室,去畅游学校网上“书库”。至于阅读方式,不做特别要求,他们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读,也可以几个人一块读;可以边读边议,也可以边读边记。
(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是需要一种环境氛围的。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学校在每个教室里贴几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引发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通过班级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对同学们而言,潜移默化中使之产生“我要读书”的内在驱动力。
二、课外阅读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来指导。
针对有些同学读书时走马观花,读多少、忘多少、丢多少,就像竹篮打水,结果一场空,不得长进。有些同学虽然读书很认真,当时凭脑子也记得一些东西,要用时,则什么都捕捉不到了。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呢?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
1、 学习老前辈的阅读方法
① 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法
② 王梓坤的抄读法
③苏步青的多读、精读法。
2、指导几种课外阅读的方法。
1.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分别用各种符号做下标注。
(5)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6)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读后感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光看名字就很有吸引,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认真阅读。这是一本好书。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哪几件事?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希望知道的事情。
1、永葆激情
这是一种生活姿态,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转换、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最终内化为一种精神气质。
2、张扬个性
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不谈。创意教学,形成风格。
3、业精于勤
每一种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成长需要机遇,但机遇绝不能依靠等待。于无声处,与不为人知处,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机会总会对你倾心眷顾。
4、读书养气
不仅静默涵咏、静思体悟、更要高声吟颂、激情喷涌。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5、合作共进
沟通心灵、理解他人;倾听意见,分享经验;心有多宽,路有多远。
6、内省致远
以澄澈之心求洒脱之态,与繁琐事外求自由宁静。
7、海纳百川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谁走在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
8、公共情怀
拒绝坐井观天、目光窄仄,关注时事,放眼世界,紧跟时代文明的脚步。
9、笔耕不辍
这既是积累经验的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
10、关注细节
语文课就是一堆细节。
11、善待教材
我们无权选择课本,但我们必须清楚怎样使用它。
12、尊重写字
字,人的第二容颜。汉字是尊严,书法是国粹。学好汉语,当从写好第一个汉字开始。
13、黄金分割
教师要勇敢地拒绝各种“看起来很美”的形式,考虑怎样实现“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
14、理性视点
我们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真实收获,而非评委们的打分牌。风行的理念,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本人特别同意这一观点)风起云涌之时,要用理性的视点坐看潮起潮落。
15、把握自己
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教育海洋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海星,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