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说课》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5-30 08:11:16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小说课》读后感

写在前面:

     在众多文艺评论的书籍中,《小说课》可以算得上好看耐读的了,书中选取的一些经典篇目,在毕飞宇先生的新视角下又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关于毕飞宇《小说课》的整本书阅读已经打卡完成,小伙伴也都纷纷写下了自己的体悟。另外,在此次线上交流中,大家也都采用了互评互鉴的方式进行探讨学习,这是共读的益处也是共读的意义所在。

      希望我们常读经典,经典常新。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读《小说课》有感

如怡

我不会写小说,也没有写小说的朋友,只是偶然间读过几篇小说、教过几篇小说,但绝不敢说自己是内行人。可能我永远不会攀登上小说这座高峰,但是在山脚下远远的望着,还是十分向往的……

外行人读《小说课》

“看一个小说家读小说,就像走到戏台的幕布后面,看唱戏的角化妆,满足了一颗八卦心。”这句话真的说出了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感谢毕老师带我去体验了那么多中外名家的创作历程。尽管他一再强调他的层层分析只是为了讲解的需要,并不代表作者创作时的真实的心理过程,他也说“直觉可以抵达逻辑永远也抵达不到的那个地方”,但我相信每一篇优秀的小说背后一定有一位胸中有丘壑、能运筹帷幄的执笔人。

我从没奢望过自己可以“写”小说,读过这本书后我更坚定了……但是“读”小说还是可以的吧,印象中小说就是故事啊,我总是会带着一颗焦急的心去追逐所谓故事的结局,想着知道了结局就算读完了吧此刻我却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自己多年来的阅读竟是那么肤浅,也许自己从来都算不上“读懂”过吧。

说自己读不懂《小说课》可能会被嘲笑吧,又不是像《时间简史》那样的专业著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怎么会读不懂。这样一说似乎我又懂了点。

我懂了,原来逼得林冲不得不落草为寇的不仅是高俅、陆虞候这些敌人,还有风和雪,原来环境描写是这样来刷存在感的啊,怎么感觉和我上课讲的环境描写不是同一个环境描写呢(捂脸)?

我懂了,王熙凤和秦可卿可能并不是单纯的好闺蜜,所以在读《红楼梦》的时候,不仅要看曹雪芹都写了什么,更要看他都没写什么。多么直白又深奥的道理啊!曹先生没写的东西要怎么看到呢?这是不是红学家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啊!

我懂了,《项链》也许并不像我们中学语文老师讲的那样,西方的小说不等于垄断的资本主义,所以我们其实在读任何文本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好能再有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这也给我自己的教学提了个醒……

我懂了,用简洁的铺垫来“迎接”主角的到来,要好过那些直白、啰嗦的交代。我们日常教学中总是在讲“铺垫”这个词,到底什么是“铺垫”?说实话我叫不准,更别提给学生讲明白,那么带同学们看看奈保尔的《布莱克·沃滋沃斯》,再配以《小说课》的分析,让学生自己的体会,而不是拿着定义和所谓的例子给学生“生讲”。

我懂了,海明威的简省体现的是他的自信,文章不是字越多越好,因为“啰嗦其实都是胆怯带来的,他惧怕读者读不懂,他要解释”。想到了自己讲课的时候,声音总是越来越大,话语重复啰嗦,生怕学生没听见、没听懂,原来是没底气。

我懂了,“汪味”的 “平白如话”原来意蕴丰富,需要你去探索和体会……

我懂了,看似娓娓道来、情节简单的《受戒》,每一个人物的出场竟有那么多深意,真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啊。

所以我读懂这本书了吗?就像毕老师说,如果有人问他“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会被逼疯。我也一样。提笔写《小说课》的读后感令我犯了难,想想之前写其它的读后感也是这样,每次都进行得那么艰难,已经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的做笔记了——值得学习的观点抑或是疑难问题,希望在写读后感时,翻看笔记能找到一些灵感,可真正写起来的时候还是觉得力不从心,所以我想我并没有“读懂”吧!我没能洋洋洒洒的写出读后感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之前所写的那么多个“我懂了”其实只不过是“我知道了”而已。除了经济学、美学、完形心理学等等一些列的我觉得陌生的词之外,“小说到底该怎么读”成了最令我困惑的问题。好在毕老师又告诉我“读读不懂的书不愚蠢,回避读不懂的书才愚蠢”。

毕老师的这本书语言风趣幽默,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虽然也存在一些随性的表述,但个人觉得瑕不掩瑜,对各类经典小说精妙的分析与独到的见解仍然能让这本书散发光芒。读的时候自己也在想,如果毕老师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那我现在是不是就成了我眼中“别人家爱读书”的孩子了?(当然这是我自找的客观原因)

外行人读毕飞宇

说实话,写读后感之前,我也去网络上看了看别人写的感想,发现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关于《玉秀》的这一章写的不太好,贬多褒少,可我却恰恰最喜欢这一章,因为在这一章里我看到的不是知识,不是技巧,不是见解,不是剖析,我看到的是毕飞宇这个实实在在的人!他写《玉秀》、改《玉秀》的过程,说实话有些让我感同身受。我也接受不了菜籽堆里的白骨,我不知道玉秀做错了什么要遭受这些不公,总之,即便我承认没改前的《玉秀》可能更令人震撼,但作为读者,我不想让她死,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吧,好在毕飞宇没有为了写出“好小说”而伤了我们的心,此刻的毕飞宇是仁慈的、善良的小说家。这让我想起了他在专访中说过,他为了写《推拿》,去过诊所,但却没有为了写《推拿》去装盲人体验,他没有把看到的、听到的盲人生活写进去,他说:“为了写小说,我去偷窥、去骗取信任,然后再把朋友掏心窝子的话写到小说里去,这样的事我不会干。”与其说他是自律的小说家,我觉得他还是我刚刚在书中看到那个的善良的小说家。他把他自己与他的作品融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这样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应该也是他有如今成就的原因之一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