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6-28 08:08:4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欢迎来到美丽的新世界,这里的人们没有疾病生老病死的烦忧,人们不愁吃穿。“人人彼此相属”,滥交是最大的美德。如果你有了痛苦,那么嗦麻就是你最好的伴侣。在这里你可以享受一切的幸福和快乐。

看到这里我想问,被选择被限定的幸福是幸福吗?

新世界里人从受精开始就被“限定”了。不健康的胚胎被“限定”出局,健康胎儿在孵化器里长大。从婴儿养育室开始,孩子们一路被“限定”通过睡眠教育,厌恶独处,厌恶家庭,厌恶宗教和艺术,同时被“限定”得热爱集体,热爱消费,热爱滥交。

新世界里,人类被分成了五级: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以及埃普西隆。阿尔法被限定得聪明漂亮,埃普西隆以下的人被限定得矮小愚钝。而最离谱的就是他们都一样幸福因为他们接受的“睡眠教育”都会告诉他,他所在的等级是最美好最幸运的。阿尔法被创造出来是为了掌管命运的一些大事,德尔塔被创造是为了一些重复机械有必要的小事。

所以如果在他们设定的轨道里成长不出任何差错他们的确就是最幸福的,内心的暗示指导着他们一切行为,再不济也有嗦麻一样对人体无害的药品让他们在精神世界里面幸福。

可事情总有意外……

被怀疑在换瓶器里加了酒精而导致身形像德尔玛而真实等级是阿尔法的伯纳德。因为他的“特别”被追求稳定的新世界所排挤。他十分讨厌睡眠教育,讨厌滥交,甚至对他心仪的女生,他觉得在她滥交的时候她就是男人眼中的一块肉,被评价,被议论。他感到孤独被排挤所以厌恶反抗新世界既有的规定,想找寻自我的认可但也受到新世界的限制。他开始反问这个世界一切的寻常和不寻常。我曾以为他代表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而后因为带了一个野蛮人回新世界便受到尊重仰望的他也开始享受虚荣追捧和快乐。就像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革命:不知道革命为了什么,但是自己感到痛苦就去做,事后既然快乐了,还思考什么呢?沉沦吧。只是因为身在其位觉得自己不公平被欺压,一旦他获得了群体的认可尊重甚至是特权他反过来会是某种特权的拥泵。

他其实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可以说是把缺点懦弱放大了的矛盾体。想合群受到认可,但又想在群体中保持自己的个体和独立性,想挣脱现状,但又深深依赖着那片乐土。但所幸在最后他和他的朋友被流放到一个可以拥有独立思想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

另一个是拥有超高智商的赫姆霍尔兹他也是伯纳德的好朋友。成为伯纳德的好朋友很简单,他因为太聪明智商超群而不合群。不合群的人似乎总能成为朋友。在我看来超群的智商和在孤独时的独立思考让他成为了最有可能“革命”的人,他一直在追寻着新世界里缺失的东西,正因为独立思考让他有了追求精神世界的动力。

“我想起了我有的时候会产生的奇怪感觉,我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也有能力把它说出来——只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有力也使不上。要说有某种新的写作方法……或者有其他什么东西可写…”

文学艺术作品本就是展现了冲突和痛苦,而新世界里没有冲突和痛苦也就没有文学艺术。所以对霍尔兹来说,这么一点点说不出的奇怪的感觉就像是贫瘠的沙漠里出现的一朵小花,脆弱但又坚韧。虽然一切的开端是因为不太合群被孤立,但如果没有他自身的选择,没有他科学家般执着的精神,他也不可能在最后选择去一个气候最糟糕最能展现苦难的地方去流放。

其实在我们接受的三观看来这两个人才像新世界里是个正常的人,有自己的感受,有害怕,有不安,有痛苦。其他人都是一副行尸走肉般的模样,永远带着幸福的微笑,跟机器无异。

而后想说的就是闯入新世界的野蛮人

为什么用闯入是因为他接受的思维和思想可以说和新世界格格不入。他的出生导致了他妈妈一生的悲哀,他是孵化中心的主任和一个贝塔女生下的,在新世界“胎生”“父亲”“母亲”都是很羞耻不堪入耳的词汇。所以他的妈妈—一个接受了新世界所有文化与暗示的女人,被迫在“野蛮人聚集地”印第安人那里生存。他是伯纳德在野蛮人聚集地旅游时带回来攻击主任的武器。

他仿佛是莎士比亚的代言人,开口闭口就是奥赛罗、李尔王。他到了新世界后一切的行为准则大部分来源于在印第安时她的妈妈随手给他的一本莎士比亚全集,还有一部分当然来自于从小滋养他的那片土地。

在印第安时因为他来自新世界,也因为他妈妈不检点被排斥;在新世界因为是胎生的野蛮人而被当作猴子观赏实验。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而自杀,其实在意料之中,而我也很喜欢作者塑造的这个人物。

整本书我觉得最升华的是最后几章他与世界总管的对话。我觉得在那一刻他是被当做一个正常人对待的,而不是一个被观赏随时拿出来溜的猴子。

那段对话私以为是两种文明的对话。野蛮人的观点按理说应该和我们的想法最为接近,例如苦难造就快乐,如果没有苦难的衬托,那么所谓的幸福与快乐又怎么会有意义呢?但是关于上帝的论述我也没太看懂。其实他也有他自己的偏执,例如过于在意苦难,没有苦难也要创造苦难,我觉得是和新世界对立的两种极端。

但是在新世界,如果有苦难就吃嗦麻,甚至一切可能产生苦难的因素全部都被掐断,只是为了稳定和幸福。

“没有社会动荡,你创造不了悲剧。现在,世界稳定,人民幸福。”

“你得在幸福和人们过去所谓的高雅艺术之间做出选择。我们牺牲了高雅艺术,用感官电影和香色风琴来替代。”

所以这其实也只是一种选择,对上位者而言不是不知道苦难可以造就幸福,只是代价太大,所以在两者之间,选择稳定幸福好像也是非常省力高效又皆大欢喜的一条路。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更改变了或者说扩宽了我的想法。关于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等级之分。新世界的人做过很多实验,让全部的人都是阿尔法但分工职责不同,有的人做的是德尔塔的工作,有的人做的却是高人一等的工作,结果呢?

“被指派干一段时间低级工种的人不断阴谋策划获得高级工作,干高级工作的人总是在不惜代价策划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

这样思考好像真的不如直接在出生就设定等级来的更加方便,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幸福。我好像真的被代入了统治者的视角去看问题,如果从宏观来看,人皆蝼蚁,这样做确实人人都幸福。可是被设置的幸福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幸福,而是人们从在瓶子里开始就没法选择自己到底要怎样的幸福。

伯纳德和野蛮人其实都可以作为两个世界被孤立的代表,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点就是他们虽然被孤立,看起来好像应该厌恶给他们带来痛苦的文明,但他们其实还是他们文明制度最坚实的守护者,像伯纳德离不开新世界的规则一样,野蛮人在新世界也一直守护着他心里的那一种文明,并为之据理力争。

回到现实世界

真实的阶级以及不平等其实一直都隐隐存在,这也一直是社会动荡不稳定的因素。而在新世界它用十分强制的方式去阻断了这一后果,无疑是饮鸩止渴。

如果在开始我对新世界的设定嗤之以鼻,甚至觉得是虚假繁荣的话。在看完全书后我在想,其实都只是选择罢了。没有一条真正非常完美的规则供我们实行,所谓新世界也只是阉割了一切不稳定的可能性的世界,那个世界的人自由快乐但像个傻逼。而野蛮人的世界就真的可以获得更纯粹的幸福吗?没有苦难的底色的确感受不到幸福到底有多幸福,拥有选择和享受过程的快乐也确实无法比拟,但的确代价太高。古往今来敢于牺牲自我去革命追求自由的人不多吗?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自我实现,但是被牵连的家人,甚至是无端卷入革命的村落,他们真的希望进行所谓的自由革命吗?

现如今生活追求的,大众希望的,好像大部分美丽新世界建立时的期望,或者正往哪个方向发展,你又敢保证现实最终不会通往新世界吗?

其实我也没有答案,这只是我看完对这本书的想法罢了。

没有真正完美的世界,我们都在合群中不断找寻自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