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匠人本色》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19-06-20 09:26:4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匠人本色》读后感

从书店的书架上摆放整齐的典藏中,拿起这本《匠人本色》。大抵是被书脊上“匠人”二字吸引了吧。它让我想起了我刚刚当老师时,外公总是颇自豪的向别人介绍:这是我们家的“教书匠”。
《匠人本色》的封面是大片白底,几小幅漆器,瓷器,毛笔等工艺品图片,规整黑色的宋体书名。翻过扉页,便跟随本书作者王鲁湘深入街头巷尾,走进九位匠人的居所、作坊,听他对话匠人,娓娓道来。作者绝少精笔细描,大都是质朴清新的写实,即使是那些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也只是不露雕饰的白描。
我的关注
相对各种手艺的历史渊源,行业特点和其发展的现状,我更关注的是匠人的本色:虔诚、严谨、坚守、创新 。   
一、虔诚:持之以恒的热情
漆器匠人,在漆器上刻一只小猫,至少要在猫身上画几万根比真毛还细的毛,猫鼻子是由无数根极细极细的小绒毛组合而成,在极细的线里,将金粉埋进去,是样绝活,同时也是一项苦活。这样的作品,需要数年的心血才能完成。可匠人却说:“因为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做的,制作漆器的过程虽然漫长,却并不痛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陶器世家的传承人说“一生悬命”,即一旦开始,就拼命去努力,不惜性命地去追求极致,一生一世将自己寄托在一件事上,用一生的时间去磨练技艺。
他们从事的,是既枯燥又乏味的体力活,同样的动作,可能要重复一千次一万次,且不能有任何差错。匠人们持之以恒的保持着对他们事业的热情,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对待事物和技艺,赋予它们灵魂,工艺由此上升为艺术。这是匠人的本色。
二、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
一个漆盒,即使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雕刻的非常精致,绝不会偷工减料,匠人说,作品署名是一个人的标记,通过这个人的名字,可追溯到作品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告诉天下人,他是用自己的责任感来完成这件作品的。
制笔匠人用来梳理羊毛的铁梳子的齿,不仅短了一截,而且细了一圈,羊毛以柔克刚,反而让铁改变了模样,剪裁羊毛更是一丝不苟,甚至“吹毛求疵”,羊毛以0.5毫米为一种长度递进,并反复把不合适做笔尖的毛去掉,为的就是无需修剪笔尖,得到上好的毛笔。200多道工序,以不辜负每根羊毛的态度,成就匠心,一支上好的毛笔,才能完工。
一生做好一件事,是一种人生原则,精益求精,是一种工作态度。从陶匠、铁匠到漆匠,虽然外壳不同,但核心气质却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匠人,他们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这即是匠人本色。
三、坚守:坚持不懈的执念
一个真正的匠人,至少经过十年以上的时间学习和历练,才能够独立的制作作品,但这些代代传承的技艺,往往面临种种压力与考验,比如战乱,经济危机,新型材料和现代化工业的兴起,但依然有人在坚守。
铁壶铸造匠人,节衣缩食,几乎把所有的积蓄用来收藏老铁壶。
古梅园,是用传统制法来制墨的。在现代人看来,古梅园的制墨技艺过于繁琐,没有效率,但这正是他们的坚持,坚持400年如一的原料,坚持400年如一的制法。制造品质上无限接近先人的墨品。因为坚持心中的执念,才使得几百年来的制墨技艺得到完好传承,并始终保持着稳定的高水准。
匠人们常以几世生命专注于一件事,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努力,坚强走出困境,这种执着与坚守本身就是奇迹,就是文化。当你身边的人经不住诱惑,纷纷掉头而去时,你就是那个历久弥新的唯一,而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诱惑,便是一种坚守。这便是匠人本色。
四、创新:经久不衰的法宝
就像制笔匠人所说,传统的手工业必须营造创新,创造的文化氛围,才能生存下去,一味的守成求稳,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也会失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因此就有了“鸡毛笔”。天目盏匠人在传统天目釉基础上,创造属于他自己的色彩,使得作品更加出彩,并且把天目盏的使用范围从只用于喝茶发展为食用器皿,并参考青瓷和白瓷造型,制作花器。
毫无疑问,发展是最好的传承,不断融入新的文化,不断的创新,这是传统技艺经久不衰的法宝。这就是匠人本色。
读到此,我明白了,书中所说的“匠”,非我原来理解的“匠”,“匠人”并非普通的手艺人,而是技艺高超,一生只做一件事,且要做到极致的人。他们的本色就是专注于某一领域,对工作执着,热爱,对所做事情精益求精,并不断发展创新。
我的感受
其实,匠人精神并非技艺人的专利,无论你的工作多么平凡普通,只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不忘初心,一以贯之,那么,成就作品的同时,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我是一名“教书匠”,《匠人本色》给我的启示是:
一、师者,当怀一颗热爱之心。
就像于漪老师一生秉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本色不改,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在繁华中坚持一份简单,身为教师只为教育这一件事,且让我们就专注做好这一件事,让自己也让学生“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长期坚守山村教育事业的新时代楷模张玉滚老师因为虔诚,所以热爱,所以快乐,乐也就不会疲,乐此也就不彼。
二、师者,当怀一颗坚守之心。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境,用于抵挡红尘喧嚣;用以抵抗繁华诱惑。宁静的坚守,是一种力量的积累。静下心来,专注备每一堂课,专心批每一份作业,专心爱每一个孩子,坚守站在三尺讲台的每一个日子。
三、师者,当怀一颗锤炼之心。
教师也需要像那些匠人一样,追求完美和极致,并为此执着努力,但求做到一丝不苟。教海无涯,教无止境,我们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呼吁的那样,“读书,读书,再读书……”,以此拓展视野,成长与发展,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极致。虽难以臻于至善,但那份不断锤炼,无限趋近至善的感觉,会让自己感到欣慰和自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师者,当怀一颗创造之心。
出色的匠人,能从重复中发现其中的巧而别出心裁,这便是创造。教育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师者,只有心中有“源头活水”,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在尊重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自己的智慧,创意,使自己匠心独具,快乐育人。
    合上书,封面上这样一句小却异常清晰的话映入我的眼帘:技艺与灵魂融为一体,以最虔诚的态度去工作,是对生命真正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