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读完蒋方舟的《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约15万字的内容,近三百页。三天通读下来应该算是我很少有的情况了。主要是单位目前着实没有事情做,唯有看看书打发时日。
其实对于蒋方舟不甚了解,起初和方舟子混为一谈。前几日关注了她的微博,后又在百科里了解她的一些成长和经历,对于这个少年作家,近乎文坛新女神的且为89年生人的她有些感叹。
于是便买下她近期出版的这本杂文集。
当初从书名来判断这本书时,会以为她要记述和描写的应该是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在文字这条路上的喜悲,又或者是少年成为的烦恼与幸运。然而读过发现,我想的这些内容不过在她的15万字里占上一两万便是多说了。
多数的内容是她采访的编稿又或者是读书后的书评。
她也算是少年成名,类似于韩寒郭敬明,文锋较之又不同,算是批判主义,可是总感觉力道不够。
在初高中的时候,我写得东西也是偏重于批判性的议论文,导致作文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时,语文老师总担心我跑题之类。后来便又演变成议论性散文,算是语文老师给归的类吧。
这本书,作者的三大部分,一部分是从80后这一代写起,描述的这一代在求学生涯,人生转变历程中的被捆绑,第二部分在写她在发声,通过前辈的声音,作者也跟随发声,最后一部分讲述作者对孩提时代亲人亲属的感观。
能够年少成名,能够在毕业就成为杂志副主编,能够接触到那么多别人无法企及的文人,也就说明了蒋的人生之路不会寻常。如我这般虽也是爱写之人,终究相比之下狭隘很多。同时也说出,在我写作文的时候,她写得就是文章,在我与童年少年小伙伴追逐时,她在读我现在还没有读过的书。
看完这本书,我惊讶蒋是读了多少书,整本书让我想到一个词“旁征博引”。提到的书名都可以做为我20××年的书单了。如若剥离出属于蒋同学自己的文字,那么字数也就是整本书的三分之一吧。可就算如此,此般年纪能如此阅读,并指点一二,确实已在我辈之上了,怎叫人不成功呢。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这些蒋引用过来的内容,在写的时候是顺笔而出呢,还是要翻看原书呢?不得而知。
不过显然,无论怎样,不得不佩服。即便她的成长其实并不出奇,她的文章并不惊叹,而在于她独立的思考与批判,中国不可能再出鲁迅,却也在这个时候有些意见领袖,给大众给青年一些思考。
我也发现自己一些问题,读而不思,思而不深,终究不可。
列成书单,继续读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