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未尽,意犹未尽。
读完一本好书,会让人有一种非常通透的感觉,这种感觉说不清楚,但是确是一种极舒适的体验。
回想起有一次在宿舍看书,舍友看见了,问我说你看的什么书,我把书举起来给他看,他说,你居然看得下去。我当时很诧异,我想说为什么看不下去,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啊。
其实刚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穷游记,因为让我觉得里面的人物都是拿着少量的钱开始旅行,然后混迹于酒吧、歌厅等场所,钱除了吃饭就是喝酒,没钱了就在当地找一份零工用劳动换取报酬,然后继续上路,实在没钱就找免费的同行者搭个顺风车…这在我看来就是非常典型的穷游…
但是慢慢看下去,就能感觉到很多其他的东西,其中包括友情,包括人们的善意,包括形形色色的人,各个地区不同的风俗等等——那毕竟是作者通过七年的游历去感受的切切实实的东西。还有书中时不时出现的一些包括作者本身对世界的感悟、或是同行者对世界的感悟等等,听起来,“对人生的感悟”和“疯狂且任性的旅行”一起出现仿佛十分突兀,但在书里看到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突兀。
我用的词是“疯狂”,这其实是我对那一代的直观感受,虽然他们自称为“垮掉的一代”,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更倾向于用“疯狂”来形容他们,我不认为疯狂是个贬义词,改变世界的总是疯子。看书的过程中,会觉得他们颓废、会觉得他们与我所理解的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他们“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旅行只是方式,信仰——或者说内心世界的秩序,才是想要寻求的东西。
如果给这本书定一个色调的话,我认为是暗色的,或者说是黑色的,而在阅读过程中作者的很多用词也应证了我的观感。书中出现的形容词,通常是“肮脏的”,“幽暗的”,“阴暗的”等等,给我的感觉仿佛自己置身于书中时,感到非常的压抑和逼仄——是的,逼仄——这不仅是书中反复出现的形容词带给我的感觉,也是书中各种各样的场景给我的感觉。
在看书的过程中,思想跟着作者的旅程行走,我总会感觉压抑,因为书中的人物总是处于各种各样密封的空间中——住处、酒吧、旅馆,甚至连在路上的时间都是车里,这无疑使我感到压抑。而且书中的色调也总是暗色,几乎不描写天气,描写的时候也通常是夜里、或者阴暗的白天,更不要说室内了。所以看的过程中,我会有一种格局很小的感觉,但其实没有,作者一行人在美洲大陆的各个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能说格局小吗?当然不。当看完整本书再回顾所有的情节的时候,我感到思维变得十分开阔。
然后谈谈书中的笔法和架构,整本书的故事线其实是比较平铺直叙的,按着时间顺序记叙下来,过程的惊险程度或者刺激程度相比于一些冒险小说自然是比不上的,但并不妨碍它的引人入胜,我也说不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观感,我无法用语言很确切地描述它带给我的感觉,但却能确切感觉到它带给我的兴趣,以及让我继续往下读的吸引力。
让我非常惊艳且高山仰止的一点是,在关于人物或场景的描写中,作者总是能用非常简短的一两句话就勾勒出一幅画面、一个人来。读书的时候,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看连环画,我完全没有去过那些地方、那个时代,但是却能真切地置身其中,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第四部第二节的开头,有一段最让我惊艳的文字,它不是什么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或者是什么格言警句,就是一段风景描写。甚至看起来是一段没什么必要的闲笔,但就是让我感到惊艳,让我觉得视角在那一段描写之中完全变化了——不再是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景,而是让我觉得仿佛在跟着作者的足迹观赏一路的风光。这一段中,每一小句就是一幅画,仿佛看的不是一段文字,而是一幅壮阔的画卷一般。或许从结构上来说,这一段恰好处于一段旅程结束之后到下一段旅程开始之前的时间吧,也让我能从每一段疯狂又任性的旅程中抽离出来,享受到属于大自然的平静淡雅、美丽壮阔。
我还有一个很想谈的点是书中的男女关系,我承认这本书里有亲情,有友情,有很多东西,但我不承认这本书里有爱情,至少在第五部之前,在男性视角里没有。里面的男女关系,只不过是基于性、快感、寂寞、占有欲和虚荣而产生的一种畸形的关系,尽管书中用了美丽的语言,用了美妙的词句去修饰,仍让我感到恶心。不管作者把性冲动描写的多么美妙,那不过就是一种原始的兽性而已,我讨厌这种惺惺作态,假装自己多么深情,这让我反胃。
前四部都是旅行,第五部是旅行过后的安定,虽然其实并不算多么惊险刺激,但还是给我一种历经波折之后回归平静的感觉,可能我骨子里还是喜欢安定和计划性的人吧。
用一句在书里看到的很喜欢的话作结:
“我们破破烂烂的手提箱又一次堆放在人行道上,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不过没有关系,道路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