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柴静《看见》读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17-09-09 10:23:44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柴静《看见》读后感

选择 ----因为看见,所以真实

    柴静,《看见》
    看着手中的这只美丽的天鹅书签,才突然发觉已有好久没有这么静下心来做些事情了。就如同这支不锈钢天鹅书签,藏在书里的那一面依旧如新买般靓丽,那露在外面的鹅首已饱经沧桑!
    很久前下决心买了这本书,然而直到今天才断断续续的看完。好如生活,当初义无反顾的定下目标,却发觉竟然在某一个心静的瞬间完成了。
    柴静的,《看见》。
    柴静说,当你看完一本书,想写却写不出来的时候,是你的确满脑空空,心里一片混沌!
   
    看见,“我只是讨厌屈服”,郝劲松。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点五元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看花是花,看花不是花,有的人看花一瞥而过,有的人驻足细看,有的人走近来、闻花香,而有的人看到花开花落宛如人的一生。
    选择而已!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很多人习惯了选择了习以为常!陈氓有一次请柴静吃饭,问,“你喝什么?”。柴静没留心,说,“随便”。陈氓气的眉毛眼睛都拧在一起,“随便?!问你的时候你说随便?!你已经养成了放弃自己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谈自己愿望的习惯了!”陈氓是个较真的人,陈氓其实是在说,你失去了选择!
    陈氓说,“你非常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
    你的目标在哪儿,你可以选择脱靶,但是你的目标还是在哪儿!

    柴静的演讲,第一个故事,“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北京。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这是她30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和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叭、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雄,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第二个故事,“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1.5元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这个人就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1.5元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一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还是吃完以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做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34岁的律师。”
    第三个故事,“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60多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他从裤兜里面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鼻,这个人18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只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这个人就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才发现,从微博上无意中看到关于这几个故事的演讲,于是我记住了柴静;于是,我知道了《看见》;于是,我看见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选择”。
   
    看完《看完》,写完这篇读后感。才发觉,尽管思想似乎也如写之前的混乱,但我终于将自己此刻思维中的某个点记录了下来。
    陈氓说,“这不是交给领导,也不是交给父母的,也不是拿来给大家念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总结。”

于201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