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读后感,陶勇/著
作者简介
陶 勇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学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葡萄膜炎与眼底病专家。
李 润
原名李光辉,山西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曾任TCL集团、华孚集团品牌总监,“80后”新锐后现代作家,歌词创作人。
古罗马一位哲人说:“苦难是美德的机会。”在苦难之下,一个人原本就具有的美德闪放出了夺目的光芒。
一个有真信仰、真爱、真事业的人,是世间任何力量都打不败的。
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之争诸子百家时期就各有各的观点。孟子力倡人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荀子否认人性中有先天的善,他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本性中并无礼义道德,一切善的行为都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
人性复杂,善恶总是一念之隔,现实或许总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但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低劣,现实就是现实。
医学能否在某一天实现真正的突破,解释生命起源的本质问题?如果人的大脑是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那么未来是否真的可以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将大脑破译、复制,实现永生?
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也正是对死亡存有恐惧才使得人类得以长足发展,但恐惧应该是活着的警示,而不是枷锁。
医生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我们总能看到人世间太多令人动容的故事,其实也正是因为这种经历,大多数医生都将物质看得比较淡。
不难发现,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虚心,越虚心的人也越容易对未知的东西产生好奇,这就是伊恩·莱斯利所说的“知识缺口”—— 一个人对一项事物越是了解,越容易产生好奇。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