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活着》读后感45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1-24 12:26:04归属于读后感4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活着》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头老黄牛,相互为伴,消失在黄昏暮色中。        ——《活着》

这本书究竟想向读者传达些什么呢?

主人公福贵年轻时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家子弟,吃喝嫖赌,却深不知赌场中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千。他输光了祖辈打拼下来的大宅子和百亩田地,把自己的父亲活活气死。

一夜间,富贵少年沦为做苦工的低层群众,从未做过农活的一家人开始做苦力活。福贵为母亲找医生看病,入城却被抓去当壮丁,饱受战争的恐惧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苦。

但可喜之处在于两年后,他平安回家,但他的母亲却未能看上他最后一眼,这成了他母亲最大的遗憾。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在村子里与家人安度余生,可命运似乎从未打算让他的生活平静。

儿子在13岁时为给难产的县长夫人献血而不幸离世;女儿难产而死;妻子因得了软骨病,以及无法承受一次次的丧子之痛而死;女婿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夹住而死;而家族中所剩的唯一希望——外孙苦根,因吃豆子过多而被撑死……

之前完整的一个家,虽然并不那么富裕,但只要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穷点、苦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什么是真的过不去的,可是到了现在仅剩他一人,连最后的希望——苦根也没了。

作家余华将死亡重复地镶嵌于平淡的生活中,让福贵一次次感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悲伤。家中的五个人都由他亲手埋葬,他垂垂老矣,他一无所有。

可他放弃了吗?没有。他用所有的钱买了一头老黄牛,与老黄牛乐观而坚强地活着。亲人的离去或许让他明白人在死亡面前,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明白了人生在世的意义所在。

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乐观、坚强,是人无论在哪种境地下,能够拥有的最大财富。

《活着》读后感

    第一次读余华的小说,不长,2个小时就读完了,全程都被一种巨大的压抑感所笼罩。虽然余华本人很幽默,但是这小说着实不幽默。

福贵的苦

    佛说:人生是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七苦。

    经历了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属于爱别离苦;他一生贫困,想要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却求而不得,是求不得苦;家人因各种意外和疾病离世,包含了病苦和死苦等。

苦的根源

    个人因果:福贵年轻时的荒唐行为,如赌博败家等种下了恶因,后来经历家道中落、父亲去世等一系列变故就是果报。但他后来改邪归正,努力劳作,这是种下善因,虽然生活依旧苦难重重,但他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温暖等可以看作是善因带来的一些善果。

    时代因果:从大的方面看,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战争、土改、人民公社、饥荒等社会变革和灾难,是那个时代的“因”,而福贵一家在这些环境下所遭受的苦难和命运的波折就是“果”。

福贵的解脱

    超越生死:福贵最后只剩下自己和老牛相依为命,他在经历了无数的生死离别后,内心逐渐变得超脱。从佛法角度看,他通过对苦难和死亡的承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生死的超越,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平静,就像佛教中通过修行达到对生死的觉悟,不再被生死的痛苦所束缚。

    人在这世上走这一遭,也是不断体悟天道自然的过程,明白了万事万物的空性,寻得内心解脱,便不枉这一路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