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读《瘗旅文》有感
清明前,读书群的任务是学习王阳明《瘗旅文》,诵读此文,又因为特殊时节,有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每年清明上坟扫墓,跪拜在长眠于公墓里的父亲的墓前,和父亲说说话、谈谈心。聊家长里短,聊母亲的身体状况,孩子们的工作点滴,诉说对老父亲的思念,祈求他的护佑。
《瘗旅文》是王阳明和吏目之间的对话,虽然是他一个人的问答。
王阳明因受太监刘瑾的迫害,被贬为龙场驿丞,还屡遭追杀。他三年多艰难地生存下来,远离朝廷、远离家乡,他希望能得知一点京城的讯息。此时,吏目带着他的儿子和仆人从京城而来,他想从吏目那儿了解一点京城也包括吏目的讯息,一切都未开始,吏目及其子和仆人却接二连三相继客死他乡。是长途跋涉的劳顿?是毒瘴疠气的侵扰?是郁郁寡欢的心情?还是三者同时袭来,压垮了吏目一行三人?
王阳明带着他的仆人,将吏目三人埋葬且因陋就简地摆放祭品。虽然他的两个仆人不愿意,虽然不埋葬吏目三人,他们的尸体也会被动物吞食而不至于暴尸山野。但是王阳明没有这样做,他与吏目他们有相似的境遇,他更于心不忍。
他想不通吏目为何为五斗米俸禄不惜搭上自己及他人的性命?他想不通吏目为什么不能在家乡携妻子家人躬耕田亩,过着简单的日子、平凡的生活呢?他想不通为什么既然吏目作出远赴千里之外就任的选择,却又不能坦然面对而仍忧心戚戚呢?
吏目不是王阳明!世上能有几人成为王阳明?王阳明只有一位。吏目是普通人,他要为生活奔波,要为所谓功名远赴他乡。普通人放不下,不会舍弃,为名为利所困扰。所以吏目他做不到向王阳明一样面对困境的心态。
王阳明进则为肱股之臣,身处逆境,他也能泰然处之。积极适应艰苦生存环境,做力所能及之事,教百姓开荒种地,开化当地百姓,同时不断思考人生,时时以圣人作标杆,并在龙场悟道成功。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是王阳明成为不一样王阳明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