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对我而言实在是一种享受,只是放在手边闲时翻阅一下,就仿佛能触摸到其他爱书之人真实的温度和信纸上的凹印。这本书的外页颜色和内页排版都深得我心,每一面的字体矜持小小地团在中间,暖黄色的纸张。一年前在姐姐家翻到这本书,对它的印象很好,可惜当时对书名没什么印象,后来寻了几次都无果。
终于在图书馆借到这本书,安心分几次看完后,又是猝不及防的死亡,书店店长弗兰克因腹膜炎并发逝世了。像《我是猫》一样在结尾以主角之死让故事戛然而止,心脏被一只小手往下拽了拽。
其实看到后半部分有点迫切地完成自己的读书KPI,期待还书的成就感,看的已经不太用心了,翻阅过程中偶尔会留意一下时间,1949年开始,1969年结束,整整二十年的交情!她们甚至从来没见过却能保持如此久的联系,动人的纯粹。
看这本书实在没什么压力,大概剧情就是纽约女作家和伦敦旧书店买卖旧书的信件往来,后来作家还会给书店的人寄礼物食物那些,书店的人也一直期待着作家的到来,她们真的是非常可爱的人!作家海莲在信中的口吻其实是很欢脱的,跟她本人擅长拉丁文,会写剧本,喜欢看古文的特点形成反差(也难怪弗兰克会觉得她是一个考究的作家);弗兰克自带一种绅士气质,业务能力很强,待人礼貌亲和(前期有距离感);还有时不时在信中彰显存在感的书店里的女孩子们,我都能想象到戴着眼镜,背挺得直直的弗兰克背后,那些女孩子探头探脑,被发现了就故作镇定地扫地或者整理书,等弗兰克转回去她们又悄悄望向汉芙小姐的信的样子。
原谅我不能说出更多的人名,看得实在很粗糙记不住人名,其实这不是一本适合囫囵吞枣的书,以后有机会还会回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