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里的百年信仰读后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一直是我的不懈追求。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一些回顾革命历史的书籍,对更好的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更好的传承革命先烈坚定信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很有裨益。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困苦、挫折与失败后,仍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直到读了《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这本书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深深体会到了“信仰”二字的伟大力量。
1928年,28岁的夏明翰不幸被捕,在汉口英勇就义。临刑前,他写下气撼山河的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在给母亲陈云凤的信中写道:“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在给妻子郑家钧的信中写道:“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在给姐姐夏明玮的信中写道:“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同样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赵一曼主动请缨到东北从事抗日武装斗争,不幸被捕。1936年8月,她在临刑前给儿子写了两封篇幅不长的家书,信中这样写道“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之后,赵一曼慷慨就义,年仅31岁。
每每读到夏明翰、赵一曼这些烈士的家书,都有一种要流泪的冲动。这一封封饱含无尽深情和无限期许的家书,让我们读到了战争年代的残酷、悲苦,但也读懂了一代又一代革命烈士欲取凌云之志救天下苍生的万丈豪情和他们至死不渝、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当今时代,如果问,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有什么值得我们推崇?有什么能让我们追随?我想那就是对信仰的坚持,对革命精神的继承。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恰恰就是一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伟大中国梦的鸿篇巨制,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善于在党史学习中吸收养分,汲取信仰的力量。与我而言,我将继续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在工作上爱岗敬业、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在生活中奉献爱心,让信仰成为一种精神动力,指引我一路奋斗,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