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习惯,看到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总想更详细地了解一下作者。我想看看到底是怎样优秀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优秀的文字。
《爱上植物的第一本书》作者是陈婉兰,我没能在网上查到关于她的更多信息。只是从该书作者自写的序言中了解到陈婉兰应该是台湾人,初上大学学的园艺学,一年下来被植物搞得头昏脑涨,大二转到畜牧系研究能与她友好互动的牛羊去了。但是对植物的喜爱之情在工作后开始复苏,买花,养死了再买,了解花的习性,摸索尝试,倾注爱心,花花草草被她养得生机勃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炽热地爱上曾让她无比头疼的植物,回归植物,研究植物,并把对植物的爱凝结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作品——《爱上植物的第一本书》。
书的文字朴实自然,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有点小幽默,小俏皮,读来让人感到轻松愉悦。第二人称的运用好像你真的随作者亲临现场,去观察,去抚摸,去闻去听,亲切友好无拘无束。再配以唯美的插图,让学生时代被枯燥的植物学专业知识吓出后遗症的同学眼前豁然一亮——原来,植物还可以这么学!
举几个小例。“叶子也有蒸散作用,把水分和热排出去,就像你会流汗一样。”瞧,这一类比,马上你就理解了什么叫“蒸散作用”。在解释为什么幼叶颜色偏红时,她说:“这是因为她还没长大成熟,暂时不需担负光合作用的重责大任。”刚长出的小叶子可不就像刚出生的小孩子吗,得慢慢长大才能担当重任,拟人化让理解更轻松。满地落叶常会让人黯然神伤,作者眼中的落叶却是这样的:“漫步踏在落叶上,除了感受窸窸窣窣的动人声响,把落叶踩碎其实也有助于她们分解成为养分。”作者不但把落叶踩成了动感音乐,还加速它们进入下一个轮回。当我们所有人都感动于缤纷艳丽的花朵时,作者却理智地告诉你这不过是“植物上演‘传宗接代’戏码第一个登场亮相的主角,她必须具备招蜂引蝶的本事。”为了传播花粉延续后代,植物可谓煞费苦心,机关算尽。有毒的植物让人感到恐怖,作者解释说她们“没办法长得那么旺盛繁茂,她们经不起敌人啃食,于是发展出以毒克敌的招数。”三言两语不但给毒植平了反还说明带毒不过是植物出于自卫的防御本能。把枯燥的植物学知识写得活泼有趣,作者赢了!
在作者眼里,植物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情感。植物会耍心眼儿,为了不让种子直接落在母株附近与母株争抢资源自相残杀,她们动了不少心思:长刺钩,挂在动物身上;轻盈细小,随风飘散;生出翅儿,移民远方;去动物肠道免费旅行再伴着肥沃的资源一拥而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植物很勇敢很负责,起开疆辟土作用的根部最前锋——根冠,因过度磨损一星期就会“阵亡”,却依然恪尽职守,勇往直前。植物会走路,榕树的气根像一条条拐杖,从树杆上垂下来钻进泥土,帮助植物前进蔓延。为了解馋,植物也吃荤,她们会设置陷阱捕捉傻乎乎的小虫子饕餮一顿。植物爱护环境,从身上掉下来的任何枯枝败叶都腐化吸收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节能环保。植物特敏感,特机灵,一根头发丝就能让毛毡苔包卷叶片。植物还练就超强的“忍”功,如果环境不妙,莲花的种子能睡上几百年,从清朝穿越到二十一世纪,伺机发芽生长。作者笔下的植物如人般生动多情,或者说作者把自己物化成一株植物,物我相融,这是爱的最高境界。而有温度的文字最能写进读者的内心。
“人往往嚷着要去哪里找幸福,殊不知植物总是就地企求幸福。灿烂的花朵背负了繁衍使命,她绽放的欢颜,示现了整株植物满怀希望的幸福。”作者以朴实生动的笔触普及植物学知识的同时,更陶冶你的情感,给你以人生的启迪。
把植物请进生活,请进生命,请入灵魂吧,像作者那样,用心灵去感悟,用爱去升华,植物终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