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从喜马拉雅听完了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很长时间霸占书店显著位置的热书。王阳明这个名字最早就是在初中政治书和历史书见到过,那时的概念他就是唯心主义的代名词,没想到有一天居然会在这个唯物主义至上的社会里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所以不得不读一下。
全书大致就是分了两部分,一大部分是讲述了王阳明的事迹,而最后一小部分回头介绍了他的学术观点。
听完播音略带伤感的声音讲完他生平时,是有些难过的,王阳明辉煌一生,两次平定匪患,一次平定叛乱,龙场悟道创立心学,门徒遍布天下,却终落得客死异乡,且有功不奖反被罚的下场,虽几十年后被平反重新获封,但于他来说已是无用。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完也会是同样的感觉,肯定作者也是这感觉,所以才会把读者带入。但王阳明本人或许不这么认为,他早年熟读儒学,佛学,道学,直至龙场悟道创立心学,追求致良知,知行合一,其实他早就没有了功利之心,他只追求做的能对的起自己的心,这也是他心学的核心内容。
他心学的观点是良知至上,即人的思想才是世间唯一的存在,所以人要跟随自己的心来行事。有个典型的例子,例如他讲天高地厚,如果没有人去看去感受,还会有天高地厚这个概念吗,对一个死人来讲,就不会有天高地厚这个概念了。再如他对学生讲,假若面对一件需要用生命来捍卫良知的事,你就该无畏生命的付出。他本人就做了很好的诠释,如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明知道身体承受不了远征的劳累,但他义无反顾接受任命,离家到广西平定匪患,最终还是落了个客死异乡,但他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
但王阳明的心学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注定只能被少数人掌握,因为他太注重跟随心走了,如果一个人的心智不全,甚至心术不正,那么他跟随心走的必定是一条错误的道路,而只有心智成熟的人才有能力有机会跟随自己的心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王阳明的心学盛行的时间注定长不了,而朱熹的理学虽然刻板一点,但格物致知更像是现在的唯物主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容易掌握,所以最终还是朱熹的理学更胜一筹。
王阳明心学的诞生并不是偶然,这其实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王阳明自幼便聪慧异常,早早读完各家经典,同时对军事也有异常的天赋,经常和小伙伴们玩排兵布阵,而对佛教、道教文化他也是颇有造诣,所以后面的剿匪、平叛乃至龙场悟道都和他的这些积累分不开。但他本人似乎走入一个误区,他创立心学后否定了其他一切学问。殊不知天下没有完美的东西,每种学问都有其优劣,心学其实是吸取了其他各家学问所长而成,其本身也不是完美的。
心学讲究知行合一,要求所学一定要在实践中验证,这一点很好,有利于社会进步,所以这也是现在很推崇他的原因。而他后来很看不起佛教和道教,认为不作为,其实也是不对的,他能有后来的成就,其实不光有儒家的功劳,也有佛家和道家的功劳。道家讲究遵循自然,阴阳调和。佛家讲究众生平等,看破虚妄。道家的格局其实很大,佛家的理论也很智慧,关键学偏了就容易走偏了。大多数人提起道家和佛家就是迷信,那是因为只看到了表面的烧香拜佛,而没有真正理解人家的道理。其实中医便是道家的东西,我估计大多数人不知道。而道家源于易经,这可能很多人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是儒家也是源于易经,韦编三绝这个词就是说孔子读易经,把牛皮绳都翻断了,最终从易经中获得了大量的智慧创立了儒家学说。所以其实道和儒本是同宗没有谁对谁错一说,不同的只是看它们的人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