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水泥花园》读后感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6-30 10:10:51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水泥花园》读后感


麦克尤恩选择了最安全的叙事策略讲述了一个关于乱伦的故事。

必须澄清的是,所谓“一个关于乱伦的故事”并非概括,自然也不包含任何道德层面的评判。它确实发生在了故事里,惊世骇俗却不让人感觉到被冒犯,就像它一定会发生那样,自然而然的。

而一定会发生,也即意味着道德评判的无意义。

道德无需在场,在开篇即已说得明白:

杰克的第一人称叙述里,父亲一开始就死了。

“我父亲不是我杀死的,可我有时觉得是我促他走上了不归路。”

“我之所以提到他死的这点小事儿,不过是想说说我跟老姐老妹是怎么弄到一大堆水泥的。”如此重要的时刻,杰克只是随意说起,既不悲痛,也不感伤,轻飘飘的毫无重量,似乎父亲的出场只是为了证明他的从不在场。

父亲离世不久,母亲也病重而去,杰克和姐姐朱莉、妹妹苏、弟弟汤姆成了孤儿,而他们的身居之所,至此已成为了孤岛的象征:

“没人到我们家串门。不论是我母亲还是生前的父亲在家庭之外都没什么真正的朋友。他们还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也都死了。”

“据我的记忆,最近到我们家来的就是那几个把我父亲带走了的救护车上的人。”

在尚未成年之际,他们就已丧失了与周遭世界安全接触的保障,不再有任何人为他们负责,他们只能抱团取暖,相依为命。

《水泥花园》中的水泥,代表坚固,也意味着隔离。坚固是他们不得不采取的策略(隐藏母亲的死亡,否则会因没有监护人被强制分开,在此意义上,作者成功完成了第一层的道德褪落,一如是枝裕和《小偷家族》中的埋葬奶奶的情节),而隔离,则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完成了第二层的道德褪落:他们或许会自生自灭,也正因如此,他们得以自救的可能决不可系于他人。)

父亲的不在场,迫使杰克必须成为另一个在场的“父亲”,这种身份上的悖论,一如朱莉必须完成自己另外一个“母亲”的身份。他们当然不必知道“父亲”、“母亲”身份之于这个破碎之家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孤岛中所发生的,那些筑牢一切的,或是危险的,温情的,或是暧昧的,都只能以身在其中的人的视角来看,才显得真实而动人。

在《水泥花园》中,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叙述者杰克的不可靠叙述,他们这一家人的隐秘故事才更具有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试想一下,如果以水泥花园之外任何第三人的视角来叙述,都难以触及故事里最悲哀的那一部分:他们固执相守并保守秘密的愿望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的变故,但每一个人都能在微不足道的温情里不失希望。

所有,只有在杰克那种幼稚、懵懂的叙述中,故事里他和朱莉违背伦常的情感才不至于被认为有可能存在冒犯和越界的危险,恰恰相反,他们的脆弱和温暖,在不起波澜的叙述中,用力地刺痛了阅读的人,继而体认了他们不过小孩这件事—他们不过是不愿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