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绿山墙的安妮》,掩卷沉思,从精灵般的安妮身上,仿佛看到那个时代的我们。
作者用清新明快的笔调,将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有思想、有灵魂、天真、善良、情感丰富而又毛毛躁躁、时不时犯些无伤大雅的错误的乡村女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打开书,就有一股自然的芬芳扑面而来。那是我熟悉的感觉,美丽的绿山墙农舍就是小时候依山傍水的旧居,而安妮就像是年少时的自己。而那些各具特点的邻里朋友就像是乡亲和儿时的玩伴。读着《绿山墙的安妮》,就像回顾自己的年少岁月。虽然故事发生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虽然跨越几十年时空,但那种感觉是那么的自然和亲切。
《绿山墙的安妮》描述了孤儿安妮被未婚未嫁的兄妹玛丽拉和马修阴差阳错地收养后,她在绿山墙农舍的成长与蜕变,她由一个因满头红发、满脸雀斑而自卑的小姑娘蜕变成为一个美丽动人,且学识渊博的大姑娘,原本考上大学的安妮为了照顾养育她的玛丽拉,保住绿山墙农舍,留在家乡当了教师。她与黛安娜的友谊,与布莱思那似敌实友的情愫在阿冯利优美的自然风光里徐徐展现,一切都那么的自然。从小姑娘天真烂漫,到少女的矜持害羞,从自卑到自信,并成为阿冯利的骄傲,离不开玛丽拉和马修这对养父母爱的呵护与滋养,也离不开安妮的聪明、勤奋与付出。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跨越时空,在中国中南部地区的一个小乡村里,也曾经生活着这样一个女孩。她五岁半就背着书包去上学。与安妮喜欢幻想和喋喋不休相反,她是一个安静的小姑娘,在人群中不吵不闹,她总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世界。她会寻找春的足迹,在春华烂漫的时候飞舞;在夏日星空下,听蝉鸣蛙噪,捉萤火虫当火把;在秋实飘香的季节,尽情享用自然的恩赐,与各种瓜果美食相伴;在冬雪翻飞的日子里,裹着厚厚的棉衣去踩雪,扑雪人……她用心灵感受四季的轮换,聆听成长的节拍。她是一个敏感而自卑的姑娘,因为小学的时候,她的语文成绩很好,数学成绩垫底,再加上年龄小,个子也小,所以很不自信。她的人生转机是在上中学以后,用现在的话来说,她开启了开挂的人生。她的成绩名列前茅,虽然每天上学都要翻山越岭,但因有通行的伙伴,路上并不孤独。上学路上摘野花、野果,欣赏自然美景,看天高云淡,聊人生理想,惬意人生不过如此。那可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啊!当有一天,她告别家乡,一步一步远离故土,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才发现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那片滋养过她的故土。那山、那水、那乡音……当安妮决定留在绿山墙的农舍,留在阿冯利任教的时候,其实还是很羡慕她的……因为她守住了她的幸福。而如今,那片故土只能成为我们的牵挂,因为那里养育我们的父母,而我们所生活的城市,还有自己的家……
安妮的成长,也折射出现代教育的悲哀。安妮的时代,或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时代,而我们现在总是说孩子不如我们,因为他们的时代却是一个被迫成长的时代。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开始胎教、出生后就是各种早教、上学后又是各种补习班,没有聆听自然、走近自然的时间,他们的成长就是穿行在各种补习班的路上,聆听各种模式化的教诲,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去探究……这是时代的悲哀。
我一直觉得: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在爱的滋养下,自我学习与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