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为真理和同情心奉献一生
济源一中1817班 刘子畅
我从小体质就不出众,甚至从小学开始跑步成绩就常常垫底。长大了,身体素质和神经体质的劣势就更加突出。我越发感觉到健康是个和冬日的暖阳一样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久久沐浴在阳光下,总是会把晴天当作理所当然,直到来了风雨,晦暗之中,发觉医生们一直在习以为常地为暴雨尽力撑伞,为阴天带来晴空。所以对医生这个职业,我总是充满仰慕与敬意。
我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快乐比摆脱病痛重见光明更加自然,没有什么欣慰比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灵更给人以安宁,而医生很荣幸地处在给予人间这些美好的那端。他们都是凡人,却在履行着天使的职责。
罗素说,他为真理、爱情和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而活。固然没什么工作以谈情说爱为核心,所以体现剩下两条的医生,是个宝贵的职业。
既然选择了医治病人的路,一辈子都要坚守真实。没有真实,浮皮潦草不可能彻底解决病人的问题;没有真实,弄虚作假会关乎多少人的性命攸关;没有真实,白大褂的污点永不会抹去,手术刀的明镜照射不出纯净的心,口罩下的面容,如何让患者、家属、社会安心?感谢钟院士的感医、敢言,因为他坚守着内心的本真。是继承衣钵的家风,更是他时光累积岁月雕琢之后越发深刻的医者体悟。
加缪在《鼠疫》中写,没有人能体悟他看不到的痛苦。鼠疫中来自四方的声援,终究也只能是声援。无可否认,疫情下的中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但当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伤与痛来临,在陷落的孤岛之中,那份令人奢求的理解与支持,来自医生。我想,一定有许多医生,当初是因为那颗不忍别人再忍受类似痛苦的同情心而踏入这一神圣的领域。医者仁心,无论妍媸美丑、高矮胖瘦,当喊出那段希波克拉底誓言时,他们每个人都变得温柔而强大,都会用心面对、用爱对待每个因病痛而处于弱势的对象。如果没有这份感同身受,我不会相信钟南山84岁依然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如果没有柔软而澄澈的内心,我不会相信天下会有人全力燃烧自己是为了温暖每一个他所遇到的人。
最后,同样感动于钟院士和妻子的爱情。朝气蓬勃,青春芳华,为了你赛场上拼搏的身影、为国争光的决心,我愿意等你,哪怕八年;白驹过隙,苍颜白发,为了你对医学真理的忠诚探索、普济天下苍生的心血倾注,我愿意等你,直到永远。
“最高的人权是生命,而且要是健康的生命。”当个医生吧,仅仅是一段“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我正式宣誓: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我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和尊严;我要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就足以让我热泪盈眶。
中国脊梁,举国无疆
——观《故事里的中国:钟南山》有感
济源一中1817班 郑雅心
写在前面: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文字的力量的伟大的,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撼动的,直到今天(2020年12月5日)在两节语文课上,我所看到,了解到的钟国山院士,比任何作家笔下的他更真实,更鲜活。其实,包括我今天所写,都不及钟院士万分之一。我意识到,在生命面前,在人权面前,文字是单薄的,但今天,我仍要用单薄的语言来讲述不单薄的钟院士。
十七年前站在那里的人,十七年后还站在那里。2003年,非典肆虐,时年67岁的钟南山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2020年,新冠爆发,84岁的他再次挂帅出征。在今年年初疫情最凶猛的时候,钟南山告诫大家:“不要去武汉”,然后第二天他就踏上了去武汉的高铁。因为买不到票,所以钟老跟助理被安排在高铁的餐车里。忙活了一天,钟老就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会。“您看他那个眉头还是紧皱,我觉得他还在思考措施,过了大概十分钟,他睁开眼睛,说我想到了一些东西,然后补充了几条对疫情局势的一个初步研判。”原来,钟老根本就没有休息.......一个84岁的老人,临危受命,一个人挑起了一座山,顶起了多少风雨。钟院士的秘书说“哪个84岁的人这么干啊!”他把人民的生命,国家的安危当成自己的第一要义;他以院士的专业,战士的果敢,国士的担当,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无限信心和力量。这是一种职业精神的自我坚守,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说:“我这样一个医学世家出身的人,我的脉搏,没有一刻不是紧贴着祖国的。”我觉得人生真是个古怪的东西,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只是简单地说几句话就有让人悲怆的力量。十七年前是他,十七年后还是他,花甲到耄耋,还是义无反顾。中国人真的是有一种精神在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对于钟老,只有仰望。有的人真如同绚烂的远在天上的明火,追不上的。十七年前站在那里的人,十七年后还站在那里。
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有一个小细节,每次钟院士电话响起的时候,他都要在秘书的提醒下才接通电话。他太劳累了,别人说话,都不能立即反应过来。他也太忙碌了,忙碌到他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这世上,最动人的守护,往往没有表白,也不够浪漫。但,它贵在真诚,贵在相知相守,贵在感恩体恤,贵在愿意等候。就像中午12点,楼下的篮球场上,84岁的老妻步履蹒跚地打着篮球。这是钟院士的妻子每天等他吃饭的日常:边打篮球边等待。但是每天钟院士都会过了一点钟才回家吃饭,于是等待就成了常态。“看到她,我心里有一点点心酸。她希望每顿饭都能等我父亲回来吃。但我父亲一般都是一点钟之后才回来吃午餐。我觉得她比较孤独。其实很多时候是注定的,这种等候。”中午一点,打球等你回来吃饭,是钟南山院士在家的日子里,妻子李少芬不变的等候。这种静默无言的等候,是两个年过八旬的老人,相濡以沫中形成的约定,也是时光重返60多年前时,早已埋下的伏笔。对体育,对生活,对各自事业极致的热忱,让他们紧紧连接在一起。“你就继续打吧,我愿意等。”从1956年相爱,到1964年结婚,钟南山整整等了心爱的姑娘8年。聚少离多,有你等我。组成家庭后,妻子李少芬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给他制定健身计划,给他当健身教练,做好他喜欢吃的饭菜,等他归来。时光荏苒,角色互换。当年那个等待心爱姑娘的帅气小伙儿,成了“既有国士担当,又有战士勇猛”的国之脊梁;曾经那个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美丽姑娘,也成了甘愿站在爱人身后,等他回家吃饭的老妻。在外面,你是病人的保护神;在家里,妻子一直是他的保护神。你在外奔波,我照顾你;你保护国家,我保护你。
中国脊梁,举世无双。胡适先生曾经做过一个比喻,“青山就是国家”,就是每个人最大的倚靠。这当然没错,然而国家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自古以来,都是由一个个伟大的人,撑起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他们的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每逢国家有难,必有英雄挺身而出,许国不复为身谋。84岁的钟南山,是德高望重的学者,是名满天下的院士。他的人生,早在17年前就已经实现了不朽。可是,当国家再次面临威胁,当百姓再次开始恐慌,他毫不犹豫收拾好了行囊。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84岁仍在压力和旋涡的中心,勇于奔向疫情中心,试问几人能做到?在这个强调初心和梦想的时代,钟院士无疑是最为有力的代表,我们庆幸,有许许多多像钟院士这样的人挺身而出,同时,我们也感恩,有许许多多钟南山式人物前赴后继。我们之所以会有如此平安幸福的年代,就是有钟老这样的人在顶天立地,天塌下来都有他们顶着。无论环境怎么变,哪怕撼动世界的狂风席卷而来,也拦不住这两位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继续前进。
为什么那些与我毫无交集的人生能让我热泪盈眶?因为其中存着我心有戚戚却又永远无从企及的灵魂高度。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士无双!举国无疆!
真心携敬畏,担当自风霜
——观《故事里的中国:钟南山》有感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1817班 张栋
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踏上新时代的征程,故事里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呢?是敢医敢言的钟南山院士,那份国士担当;是扶贫路上的黄文秀书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荡气回肠;是青年战士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信仰;是草原上的最美额吉,都贵玛内心的大爱无疆。让故事照进现实,让世界品味中国。
提及钟南山,我们想到的可能是17年前抗击非典时,“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又或者是2020年,新冠肺炎来临之际,他“逆行”的身影。
凡为过往,皆是序章。有言:“历史之所以刻骨铭心,是因为他能给过去以总结,给未来以昭示。”而历史人物作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可或缺。他们或许离我们远去,亦或许就在中华大地的某一隅默默奋斗。但他们的精神在不断凝聚成我们血脉中滚滚流淌着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念兹思兹,今天我们观看钟南山爷爷的故事,并不仅是为了赞扬,而是为了在赞扬声中,使我们意识到: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书写者;使我们有所追求:在岁月前行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使我们奋斗着、相信着:向前啊!凭此方能不负春光不负卿!
“按照事情本来的样子去做,不夸大,实事求是”,这是钟南山爷爷的一份“真”,或者说是一份“诚”。古语有云:“唯天下之至诚,方能破天下之至伪”。什么是“诚”?诚,是非典时期,钟南山基于大量临床试验,面对“传染病源自支原体感染”公告的大胆质疑;诚,也是是新冠来临之际,钟南山分析数据作研判,能将专家组的意见“如实”上报国家。什么是“伪”?是知情不报!是审时度势,见风使舵!是权衡利弊,名“为大局着想”之虚,行“保护自己”之实!话剧《钟南山》中钟南山扮演者王学圻一针见血地指出:“他(钟南山)敢医,证明他医术高明;他敢言,是人品,敢说真话,说实话。”见贤思齐,“未来的路就在脚下”,不要迷茫,不要害怕,仗真心走天涯。
“医生要有做医生的本分,要老实做人,老实做事。人家把命都托付给你了,你要经得起托附。”钟世藩先生的教导伴随钟南山走过了几十年的行医历程。的确,“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以往,这份“止”,我往往认为是诱惑面前的不为所动。现如今,我从钟南山的身上读出了不同的注解“心有所畏,行有所求”。求,是困难面前的勇于攀登,是平淡日子里的拼搏姿态,更是对工作、职业、生活的尊重。钟爷爷曾在采访中谈到:什么是最高的“人权”——是生命,而且是健康地活着。即生命需要被敬畏、被尊重、被保护、被维护。“仁爱精诚,生命至上”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我们也应体会到“敬畏”之于个人的影响。
担当自风霜。从学生张挪富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从中间迈上讲台”的“不老”前辈,听到了临行前“你要带好队伍,要保证安全,要完成任务”语重心长的嘱咐,也感受到了“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这儿”的薪火相传;从儿子钟惟德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得到家风的赓续,也体会得到什么是“注定的等候”;在话剧中落幕,“请在一呼一吸之间,完成这场长跑,请在一呼一吸之间,救助生命,永不放弃,请在一呼一吸之间,融化自己,成就他人,请在一呼一吸之间,坚定信念,永不言败”。有人说”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不见风霜”,钟南山大抵如此。
我曾疑惑于“梦想卡上的追赶对象”到底是什么?看重对手的追逐是否“过火”。过了3年我慢慢有了自己的诠释:“看重对手的追逐”何来“火”?又何曾有“过”!我的“追赶”从来都不是要赶超某人啊,是对卓越标准的一种追求啊!来路或是坎坷不平,淤泥阻塞,前方可见荆棘丛生,但又何妨?即使未能有“高人”指路,我自行径坎坷又如何?未有“高人”,我便“摔着成长”;感到迷茫,我便在书中找到前路何方;泛舟沧海,立马昆仑,一人独闯又怎样!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这是写给青春的许诺。
大国重器,国士无双
——观《故事里的中国:钟南山》有感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1817班 陈启政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于今日也不例外。若论2020年,那这声音绝对是钟南山,这位在耄耋之年却仍然冲在一线抗击疫情的英雄。
钟老曾经说过:“我的脉搏,没有一刻不是贴着祖国的。”而他也确实用自己八十四年的时光证明了自己。因小时撒谎而被父亲批评,钟南山就养成了做人必须真诚的品格。此外,钟南山也敢医敢言。“非典”期间,当有记者提问“疫情是否已得到控制”时,钟南山非常生气:“现在连是因什么而引发的疫情都不知道,怎么能叫控制住了疫情!”当各大报纸纷纷宣布病原体是衣原体时,钟南山果断发声,用数据反驳结论;当局势开始危急时,钟南山毅然决然:“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经他救治的病人全部康复……即使是在17年后的今天,在接到奔赴武汉的命令后,他义无反顾地紧急上车,在餐车里颠簸近五小时后,于深夜抵达武汉,第二天便发出“人传人”的警报,让国家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就连为他作传的作家叶依也不禁落下眼泪:“哪有84岁的人这么干?”是的,正是因为钟南山有着“召必应,战必胜”的信念,有着“医院是战场,我们是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的觉悟,他才能够有今天这种成就,他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当我们在仰慕钟南山院士时,也不应该忘记他曾经的艰辛。他在英国留学期间,为了打破英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不惜用自己做人体试验。为证明一台机器出了问题,他一边自己吸入一氧化碳,一边画出完美的曲线图。当他得到与权威截然不同的数据时,他勇于质疑,获得了著名科学家的赞赏。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学习医术的时候,钟南山淡淡一笑:“生命是要被敬重、尊重、维护的,最高的人权就是生命。”在抗击非典期间,钟南山积劳成疾,不得不在家中打吊瓶。到现在为止还扎在门框上的钉子,是证明17年前这位院士奋斗过的痕迹。
英雄出征,我们不能忘记在他们背后的人。钟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每天都只能在午后一点才能等到爱人回家。而在无聊之余,她靠打篮球消磨时光。84岁的身躯无论是运球,还是投篮都略显吃力,不比当年球场上那个英勇的自己。缓慢的步伐不仅仅是时光留下的痕迹,更是寂寞的影子。好在,国家并没有忘记这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每一个冲上一线的战士家属都受到了最好的待遇。这不仅仅是一种人情的关怀,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撒贝宁在采访终南山的时候感慨:“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眼睛写满了故事,而脸上却不见风霜。”而这句话,用来描述钟院士,是再恰当不过了。
那稳健的步伐
——观《故事里的中国:钟南山》有感
济源一中1817班刘畅
感触往往是在一瞬之间的,相信很多同学会大谈阔谈钟老的品质和精神,而我却对钟老那份稳健的步伐有极大的感触。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片中有王学圻饰演的钟老面容淡定,步伐稳健,腰背挺直,眼神坚定,相较于着急的助理苏月明,这位“国士”形象一下子就鲜明了起来。从钟老稳健的步伐中,我体会到了两点:一,身体健康是干成事的基础,二,内心平静是干好事的基础。
有了健康,我们才能够搏击长空。你若安好,岁月无恙,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钟老的一生都是在运动中度过的。无论是少年时的预备运动员,还是如今不服老的球场投球手,他都将运动贯穿自己的生活,从而成就了今天的健康。有了强健的体魄,钟老才能在如今依旧为国出力。在剧中饰演钟老的王学圻不得不这样感叹“哪有84岁的老人敢这样干啊?”对于我们,我希望大家可以每天多抽出一点时间来运动还给自己一个健康点身体,毕竟疾病不会因年纪轻轻而躲着走,健康也不会因为年轻力强而自动来。如果健康状况不佳,我们也就难以享受美好的年华,更别谈在这个时代搏击长空。
内心平静,我们才能够全力以赴。那句“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睛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3年,面对非典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老在医院毅然决然的说下了那句“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的话语是如此平静,丝毫没有慌乱之意,给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新冠疫情期间,钟老再次在卫健委作为专家发言时,很多人都发出了感叹,“看到了钟南山,内心就会踏实许多”。自我反思一下,身为一名学生,在考试时真的很难做到内心平静,无法正常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以至于多次考试的失利。不过,我会以终老为榜样,努力的去达到,我知道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我还是要努力去争取。
最后又想起了青年钟南山与老年钟南山相向而行,相互对话的场景,“医生钟南山,请在一呼一吸之间完成这场长跑;请在一呼一吸之间救助生命,永不放弃;请在一呼一吸之间融化自己,成就他人;请在一呼一吸之间坚定信念,永不言败。”作品的震撼力达到了,接下来就看我自己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观《故事里的中国钟南山》有感
济源一中1817班 王雨茜
我看见过黄文秀书记扎根扶贫一线,不成功不收兵的荡气回肠,也见过革命战士雷锋一心奉献,服务人民的赤胆忠心,也领略了院士钟南山敢医敢言的医者仁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我的脉搏没有一刻是不贴着祖国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力争改变外国人对中国医术的偏见,靠勤奋和汗水,推翻了英国权威的研究结论,令世人对中国刮目相看。“是祖国将我送到这里来,我的事业在中国。”所以,十七年前,抗击非典的时候,他主动接受危重患者。如今,在疫情期间,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拖着年迈的身躯,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在急诊室来回奔波,与死神抢人。他将习总书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指示做到极致。他告诉世人什么叫做“中国医生”、什么叫共产党员,他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国士风范。
“实事求是、真实贯穿了他几十年的行医历程”年少时父亲的一句“你怎么能撒谎呢?”让他从此以后始终保持着诚实的信条,所以在非典期间报纸提出的“衣原体感染”他敢于反驳说是“病毒感染”,所以才会在新冠疫情期间,说会有“人传人”。这样的敢医敢言,这样的无畏担当,不正是中国医者的真实写照吗?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中,我们何时已经将本质放在高阁任其腐烂,何时已经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真诚,我们何时也开始有了一副阿谀奉承、曲意迎合的面孔,我们何时也已经变成了我们曾经最讨厌的那类人了呢?整装行囊找回本质吧,去做那个真实的你。
钟院士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仁慈精诚,生命至上。”我想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倘若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空谈。敬畏生命是医生们的必备品质,所以他们才会在疫情时候,不放弃任何一个危重病患者,不放弃任何一丝渺茫的希望,不放弃任何一次从死神手里抢人的机会,才换得了我们现在的安逸。当个医生吧,当个像钟南山院士一样的医生,悬壶济世,渡含灵之苦,融化自己,成就他人。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这便是钟院士,平凡生命中真正的英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青年钟南山》有感
济源一中1817班 许欣雨
历经新冠的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的英雄人物,那便是钟南山。而看过(青年钟南山之后),我对钟南山则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不仅是一位白衣战士,更是一名国家级运动员,一名赴英留学生,一名对孩子有影响的父亲,一名始终秉承“老实做人,老实做事”的普通大夫。
“白衣战士”钟南山的由来源于家庭环境及自身经历。都说一个优秀的学子离不开优质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的,钟南山的家庭教育就给予我们直观的感受。他的父亲是一名儿科科学家,母亲是一名医科大夫。从小他的父亲,就给予他“老实做人,老实做事”的思想观,价值观。这句话成了钟南山一生的承诺,同样,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去遵守。如果说这些“医生氛围”促进他的成长,那么小时候的那次经历则在他的心中埋下了治病救人的种子。当时日本轰炸南京,刚好就有一颗炸弹把他家扎了个干脆,狼烟过后,他的妈妈在废墟中挖出奄奄一息的他。或许,也就是这次经历,让他立志做一名医生,去救治更多的病人。经历了生与死的挣扎,经历了医生职责的熏陶,才成就了如今的钟南山。
力争上游,实事求是是他的准则。据钟南山的长子钟维德讲述到,他在赴英留学期间,曾作出一个疯狂的举动。这个举动不仅让他人对他刮目相看,更让他人重新认识了中国。他曾抽出自己的鲜血800毫升用来校正机器,也曾吸入一氧化碳,并且吸入的量相当于吸100支烟。可想而知,他为了完成一件事所认真的程度,所下的功夫是多么的大,多么的严谨,多么的不顾一切。这不仅让外国人对中国人叹止,更在他国树立了强大的中国精神,树立了中华民族的威严。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此语就出自钟南山。抗战疫情期间,面对情况紧急严重的病人,他毫不犹豫地说:“把最危重的病人全都送到我这来。”;面对病人的害怕,恐慌,他淡淡的说了句:“你要配合我。”他以一种平定的语气,只是为了给病人一种强大的安全感,同时他也在用生命的信念支撑着自己。我们熟知,为建成全面小康,一个人也不能落下,同样,为了战胜疫情,我们也不能丢下一个病人,这是我们的前提。
一呼一吸之间,完成竞技长跑,救助生命,融化自我,坚定信念,永不言败,这是他的历程,也是我们的激励。现如今84岁的钟南山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依旧以一颗不服老的心态与时间赛跑,依旧践行着“老实做人,老实做事”。我清楚的记着这样一句话,“生命应当被敬畏,被尊重,被保护,生命是最高人权”。我想,这不仅是钟南山的深刻体会,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经历过疫情洗礼的人的深刻体会,更应该是每一位国人的深刻体会。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便是眼睛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沧桑。钟南山便是如此。在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坚定的信念,,生命的敬重,脚踏实地的前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党和国家的始终如一。
观《故事里的中国:钟南山》有感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2018级17班 赵铖
庚子初,新冠来袭,神州大地顿时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中。值此危难之际,钟南山院士举国无双,84岁高龄出征武汉,拯救武汉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今日,有幸重温钟南山院士的抗疫经历,再次感受这位敢医敢言的国士。
“你若前行,便是中国的历程;你若毅立,即是中国的脊梁;你若讲述,就是中国的故事”。诚哉斯言,钟南山院士于危难之际出征,面对妻子的担心,他说到:“现在疫情这么严重,这身白大褂就是盔甲,我就是战士”。如此豪言壮语,出自一位84岁的老人之口,他无愧于是中国的脊梁,他用行动讲述了中国的故事,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与爱戴。在观看的过程中,有一幕给我留下来难以磨灭的印象,在火车上时,他5点多上车,6点多开始工作,直至8点多才吃的晚饭。连续工作两个小时,那还有84岁的人这么干?他工作起来根本没有知觉,就连在闭目养神的过程中,仍在思考如何抗击新冠肺炎。他真的做到了那句话,“人在世界上要给人类留些什么,那就没有白活”。
在工作中,钟南山院士是一个永远冲在第一线的斗士。曾记否。在抗击非典期间,他向上级请命:“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儿来”,并且,及时向国家卫健委报告病情的感染源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为中国正确抗击非典指明了方向。在那个对病毒几乎一无所知的年代,他敢这么做,正是因为他敢医敢言,他敢医证明他在艺术上是高明的,他敢言,那是人品。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睛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从钟南山院士身上,又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84岁的高龄,换做常人早已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而钟南山院士无论在战场还是在家中,都可以感受到他那种拼搏的状态,他真的履行了医生治病救人的天职。当他从武汉归来,又重新回到了医院,做起了看病的大夫,正所谓:“英雄归来,责任不改,使命依在”,他真的做到了当年他父亲告诉他的一句话:“医生要有做医生的本分,老实做人,老实做事“。他是好样的,他真正将真实二字贯穿了他几十年的行医人生。
在观看过程中,随着钟院士经历非典,新冠两次疫情让我感到了生命的宝贵。生命只有一次,无法重来。正如今天周老师在微信群中所发的那一段话,无论你经历多大的磨难,哪怕前路再坎坷不平,你都要坚持走下去,当你走不下去时,想想那些在非典中,在新冠肺炎中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想想那些在与非典,新冠抗争过程中饱受磨难的患者们。他们都挺过来了,你还有什么理由放弃?站起来,让我们继续奔跑,看清方向,向前,永不言弃。
医生才是平凡生活中真正的英雄,这句出自撒老师口中的话,给我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震撼,也为我的未来指明方向。小时候我想作为一名医生,因为他们的学识渊博令我震撼,长大后我仍想做一名医生,因为我也想学他们那样治病救人,挽救病人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我更想做到钟院士所说的那样:“从医几十年,我最大的幸福是始终站在治病救人的一线”。
“请在一呼一吸之间,完成这场长跑,请在一呼一吸之间,救助生命,永不放弃,请在一呼一吸之间,融化自己,成就他人,请在一呼一吸之间,坚定信念,永不言败“。这是节目最后年轻钟南山与医者钟南山共同朗诵的一句话,它向我们展示了医者仁心;向我们展示了前进路上永不言弃;向我们展示了何为担当。愿在余下的180多天内, 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择一事,终一生
——观《故事里的中国:钟南山》有感
济源一中1817班 赵嘉怡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回想起2020年的春节,在疫情黑色阴影的笼罩下,荆楚大地一片黑暗,但是就在这疫情乌云笼罩的艰难时刻,有这么一个人,一个老人,耄耋之年逆行出征,坐在餐车驰援武汉,给广大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希望,这个人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时隔数月《故事里的中国》让我们深入了解钟南山院士。
饰演钟院士的演员王学圻说:“哪家还有八十四岁的老人敢这样干。”记得那张钟院士闭目养神的照片吗?通过节目我了解到钟院士和秘书六点多上了餐车,开始对疫情的初步研判,五个小时没吃一口东西,也不过休息了十分钟“我又想到了一些东西”又重新坐直,对文件进行补充。他把人民安危看的比自己的命更重要,非典时期,他依然是一个一口气能爬十八层楼的不服输老人,“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用最铿锵有力的语言说出最让人放心的话,十七年后,他迈着气宇轩昂的步伐,神采奕奕的走向武汉,为人民而战。有人说钟南山院士“既有院士专业,又有战士孤勇,又有国士的担当。”疫情面前他为我们扛下了所有, 鲁迅曾言:“中国古往今来都不缺乏拼命硬干的人,艰苦卓绝的人,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钟南山院士亦是我们大众化的脊梁。
英雄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守护,无私奉献的家人。她是钟院士的妻子李少芬,他们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彼此,她是篮球运动员,不能结婚,他就等了她八年,钟院士的父亲曾对他说,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点东西,这辈子就算没白活。结婚后,钟院士是医生,全身投入工作,经常饭吃到一半就穿着拖鞋跑回医院抢救病人;他每天一点才能回家吃饭,李奶奶就一个人抱起篮球,在太阳最烈的时候到楼下的体育场打球;他在非典时期生病了,李奶奶就在家给他掉吊瓶……钟院士至今都不愿把掉吊瓶的钉子拔下来,十七年了,钉子锈了,也没有想过把它拔下来,钟院士说,看到他就会想到家人的照顾和爱。钟院士的秘书说,每次钟老出征,李姨都是最担忧、最牵挂的一个,但她从来不会阻止钟老奔赴前线,因为她知道那是他热爱的事。
尽管钟院士已经八十四岁了,但他总不远别人说他老,总是说:“我老吗?我现在还是80后。”钟院士真正诠释了“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眼睛里写满故事,脸上不见风霜。”钟南山在五四青年节寄语青年“这世界属于青年,就让青年改变世界。”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打气精神来,做早晨四五点钟的太阳,值此高考将至之际,不少学生响应钟院士号召准备报考医科大学,我也许不会成为一名医生,但我一定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记住那些山海,那些闪光的人。钟院士无疑是大江大河的“中流砥柱”,在惊涛骇浪中扬帆,越发巍然、挺立,展现平波镇浪的巨大力量。
铭记·深思·前行
——《故事里的中国:钏南山》观后感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2018级17班 王鹏霖
2020年注定不平凡,历史必将铭记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如其来,使安逸已久的中国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的白衣天使向一线进发。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看到了人间疾苦,也看到了人间光明。外交家基辛格曾在《论中国》里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很庆幸,在这个危难时刻,是这些人成了中国大地上的薪薪之火。
当人们向一个方向奔跑时,总有一些人在人流中逆行而上。因为他们知道,灾难面前没有退路。17年前“非典”肆虐;17年后“新冠”横行霸道,很庆幸,我们有这样一位国士,“把最危险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钟南山院士的铿锵话语使武汉人民的心安了下来,也让全国人民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他的敢医敢言,取决于他高明医术和实事求是的行医精神。“84岁怎么了?谁说我老了?”钟院士的不像困难低头,不服老的勇气和毅力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不在是个凡人,可他却说,“其实,我只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他心中的那份医者仁心!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因为敬畏,所以才会在有需要的时候勇于冲在前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医护人员日夜奋战的身影,既是对职业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对自身使命的完美注释。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以自己忙碌乃至牺牲欢乐他人的健康与安全。只有保持敬畏,才能更好履行试验救治更多患者。多一份谨慎,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呵护,这是全社会应该给他们的关爱支持。
大江大河的“中流砥柱”一旦有惊涛骇浪袭来,就越发巍然挺立,展现平波镇浪的巨大力量。一个国家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主心骨越是坚强有力,就越能凝聚起风雨无阻的力量。钟院士带领“战士”们,宣誓入党誓词,表现出决心与勇气。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危机之时,一个个高瞻远嘱的判断,一次次审时度势的决策,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着医务人员的初心与使命。在这场严峻考验中,我们看到了挺立风雨的坚强脊梁,看到了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看到了休戚与共的责任担当。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孩子们穿着白大褂学着父辈的模样在病房里救助病人罢了。”孤寂的灵魂在荒凉的野地寻找往日的温暖,痛楚的心灵在漆黑的悬崖摸索亲情的光亮。医生也是人,没有人想当英雄,却有人为成为英雄时刻准备着,一旦战斗打响,我会以最快的方式奔向你……
请在一呼一吸之间完成这场长跑。
请在一呼一吸之间救助生命,永不放弃!
请在一呼一吸之间融化自己,成就他人!
请在一呼一吸之间坚定信念,永不言败!
今天,我和未来的我,继续奔跑,看定方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