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平》观后感:父亲的故事
抗美援朝,是我儿时父亲给我讲的故事……
在父亲的故事里,奔赴朝鲜战场是欢乐的: 1950年,17岁的父亲告别家乡,穿上戎装,奔赴战场。贫寒的村民分得了土地,如果谁家有年轻人自愿参军,乡里还组织村民为军属盖上两间土房,激动的父亲一得到消息,全村第一个报名参军,让孤寡的奶奶终于住上了自己的房子而不再寄人篱下;命如草芥一般的放猪娃,胸前戴起大红花,在老娘噙着泪水的双眼的注视下,光荣地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训练营里,这个个头不高,大字不识一个的小战士每天被用他的大名称呼,能吃上热乎乎的大白馒头,甚至还学会了一些汉字,不但亲自能书写自己的名字,还能磕磕巴巴地念上一段报纸;在奔赴战场的路上,热情的朝鲜村民慰问志愿军,有的人捧上珍贵的食物,还有的在路边跳起了欢乐的民族舞蹈……
在父亲的故事里,朝鲜战场更是残酷和冰冷的: 身为炮兵的父亲每发一枚炮弹,发烫的炮筒都会焦糊手上一层皮肉,直到生出厚厚的老茧;当上了通讯兵练习骑马的时候,大腿内侧被磨烂,以至于赶路送情报的他,下了马自己都无法行走;被飞机轰炸而负伤的父亲,看到他的班长半截身子挂在树上,听着战友越来越微弱的呻吟声,只能蜷缩在冰凉的土坑里,数着满天的繁星挨到天明;身负重伤的父亲在被转运回国的途中,白天在漆黑的山洞里躲避敌人的轰炸,晚上趁着月色忍着剧痛艰难地前行,似乎世界只剩下黑夜和严寒,而脚下的路却是那么地漫长……
对于年幼的我来说,父亲的故事是真实而可怕的。夏天,我们经常能看见父亲胳膊上碗大的伤疤,还有大腿上一排抽抽巴巴的疤痕。年幼的我从来也不敢碰触这些疤痕直到长大。父亲说村里和他一起参军的13个小伙伴只回来了4个,奶奶也总说她有福气,他的三个儿子参军,一个都没死。
父亲的故事里,有一个贫寒的放猪娃对初生的共和国给与他生命的解放由衷地感激;有对美帝国主义嚣张的侵略,随时威胁改变他翻身的命运而产生的刻骨地仇恨;有对冷酷战争痛苦的回忆,对今天和平生活的珍惜,还有对战争胜利的难以掩饰地自豪。我和我的姐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我们的内心,也像父亲一样,感激,珍惜和自豪。这是父亲那一代人的自豪,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自豪。
父亲虽然是光荣的抗美援朝伤残军人,但他从不和单位提及此事,也从不去领单位发的相关补助,以至于母亲因为此事一直跟父亲闹别扭,说他窝囊,白白受了伤。父亲一生都保持着清晨用冷水洗头洗脸的习惯,他说这是在部队里养成的,难改。温和的父亲在饭桌前绝不能容忍我们浪费粮食。还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我是含着眼泪,在父亲的逼迫下吃光碗里的饭菜的。
斗转星移,在这纪念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如果父亲还活着,他会有何感慨? 我想,他一定会穿上他的老军装,骄傲地敬一个军礼!
父亲,我们为你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