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长津湖》观后感:立国之战抗美援朝的一些思考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0-02 08:36:05归属于观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长津湖》观后感:立国之战抗美援朝的一些思考


首先,好久没更新了,感谢各路朋友们还没有取关,你们都是最棒滴。

一年一度的长假来了,得闲水一篇观后感来凑数哈哈。

2021年十一看了长津湖,算是用了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母亲庆生,和平年代容易认为一切理所当然,通过影视作品回顾战争年代是一个不错的和过去建立连结的方式。

确实感觉鸭绿江边燃起这场战火,对于中国的立国,乃至崛起的作用,真是如何渲染和描绘都不为过。

电影本身既描绘了主线是抗美援朝的群像,其实也捎带着小人物的成长曲线。主故事线围绕历史的抗美援朝长津湖的故事展开,不同的志愿军队伍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冒着必死也要保家卫国,最终获取胜利。小人物的心理成长曲线主要是通过四字弟弟的表现来演绎,能看出来下了功夫,新生代里算是可以上得了台面的综合艺人。


片子整体质量过关,演员演技基本在线。当然,个人意见片子也有些小小的不足:

第一,美军还是比较脸谱化,无心恋战,丝毫让人无法相信是打赢了二战的同一批老美部队;

第二,总感觉拍的时候收着劲儿,让人有所期待,最后等来了演职人员的滚动字幕;

第三,火力聚焦不太足,稍微有些散,但可以理解,毕竟是几个知名导演一起拍的;

第四,大部分特效不错,但是也有几个特效很五毛(讲道理这种片子应该不差钱……)

整体能理解,毕竟主旋律电影有点像命题作文,一不小心就会落入说教而生硬的套路中。


1、既是和老美的较量,也是和老天爷较量:

抗美援朝的作战时间天寒地冻,最冷的时候大概零下四十多度,很多战士们因为军需物资补充不及时,也没有棉服,比如电影当中的几个兵团,很多官兵身着华东地区的薄棉衣,头戴无帽耳的布质大檐帽,脚穿胶底单鞋出战,冻死在战场上。

2、 出战前上缴军徽是因为很多抗美援朝的部队是志愿军,不属于人民解放军:

由于是志愿军,要求所有部队都不佩带任何标志,50式军服都摘掉“八一”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所有人须将帽徽、胸标等一切具有解放军标记的物品留在国内,连印信,文件,官兵证件都一律上缴。那些为国出战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最终的胜利甚至身首异处,都是志愿军,却无法拥有正规军的姓名。

3、志愿军的军用装备和老美可能比想象中差距更大,另外志愿军当中步兵军备更单薄:

如电影当中演的,志愿军的步兵很少佩戴钢盔,更多是炮兵才有。因为炮兵更容易受到敌方炮弹、炸弹或火箭弹的火力打击不假,但是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军用物资的匮乏,相比于美军的坦克大炮,监察机和歼击机相比,差距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1、人类的弹性无法想象:

站在抗美援朝作战71周年的今天,现代人居然显得如此的单薄而脆弱,躺平和佛系无可厚非,但仅仅因为生活或者工作上不顺心的小事,就叫苦不迭也大有人在。反观抗美援朝的时间,虽然年代变了,环境变了,战争所较量的维度变了,但我们都还是人啊,他们可以连续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在极寒冰冷的雪地里行军作战,他们必胜的决心让我看到了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的天花板和极限居然可以那么高,高到让人敬畏。

2、胜利和胜利的区别:

包括抗美援朝在内的每一次出兵打仗,其实都是trade off,需要衡量敌我的强弱,衡量输赢的代价是否能够承担,这一点在和平年代亦是如此,和平年代的trade off当中经济发展的比重会更高。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前一些日子美国和阿富汗的战争,虽然号称“帝国坟场”的阿富汗还是把美军赶走,但是这样的胜利,是否意味着真正的长远意义上的胜利值得我们思考。

因此什么是真正的胜利?哪些仗应该打?值得打?胜利和胜利是否有区别?

电影当中提到很多次,他们那一代人打仗是为了后代不用打,换来更长远的长治久安。

中国老话说的“韬光养晦”,现代人说的“猥琐发育”其实都是相通的,因为只有长久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无疑,长久的胜利不是靠长久的打仗,而是靠自身的强大,经济的发展,军备武器的先进,这些都需要稳定的和平的环境来换取。

3、历史的题材除了警钟长鸣和珍惜和平之外,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力量:

希望每个平凡的中国人,在走出电影院,走进自己生活的时候,遇到自己力量悬殊的困难和挑战的时候,都可以想起当年抗美援朝的胜利,当年对方大炮坦克,我们小米配步枪依然有希望胜利;混沌迷茫,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可以想一想当时置身于零下四十度当中,至死都保持警惕备战状态的士兵,你要像他们一样拥有决心,就一定有改变的可能,就一定会有赢得生活回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