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作者没有偏爱任何一个人,把每一个的缺点暴露无遗,把对每个人的讽刺表达的淋漓尽致,这里没有任何一部小说里主人翁逆风翻盘的故事,也没有纯粹想要去宣扬的美德,让人觉得十分现实。于是我写下这篇读后感。
故事很简单,一个假留学生,得到了未过门也没见过面的亡妻父亲一笔钱,去国外留学,其实是游玩,买了个文凭,在回国的路上,与同船已订婚的鲍小姐,玩了一段关系,上岸后吹了。然后,住在亡妻父亲家,在亡妻父亲的银行工作,又与同船的苏文纨同学搞起来了半连半断的感情,又一见钟情的看上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因误会吹了,又与亡妻父亲关系搞僵了,然后,又与不是情敌的情敌赵辛楣,去三闾大学教书,最后,与同去大学里的孙柔嘉,稀里糊涂的订了婚,结了婚。
他才疏学浅,满腹闹骚是一个无用之人,经不起诱惑、意志不坚、被动的人,原因是,思维中缺少对残酷生存竞争与之对抗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虽然他不坏,也有点自知之明,但他没有精神支柱,被动的走进每座城,在城里弄的那么糟糕,说到底,就是善美的标准经常善变,三观还没有成形,低层核心观念无支撑点。我想这与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没有大善,也没有大恶,只是个善恶的结合体,就像酒兑了水或水兑了酒,每个人都在勾兑自己的酒水,只是有些人的酒精浓度高一些,有些浓度低一些罢了,但维持着能喝到嘴的度数就可以了,就是自己的信仰和力量。
文中也有对其他人的讽刺,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陆子潇以国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赠书给自己等等,举不胜举。故事照进现实,做过这些事的似乎不止这些人。文中最大的谎言就是那张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孙鸿渐说:"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虽然有了留学的文凭却也不敢向人炫耀,这也为他的内心带来了许多羞耻感。可见每一个谎言都是有代价的,如果能跨越心里的包袱可能它的代价也不会伤害到你。同样是假文凭韩学俞凭其成为三闾大学的系主任,孙鸿渐骗人还要讲良心,只做了个副教授,两人都是假的气势却相差千里,因为自己也是假的,他也不敢拆穿,让人郁闷又无奈。
围城的主题不止于大多人数人所理解的,"婚姻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逃离。孙鸿渐刚回国时被邀请去演讲,胸中无料,演讲内容让人失望不已,尴尬,这是他的围城。教学时知识储备不够,以至于每堂课时间不到课却已经上完了,剩下的就只有尴尬,这是他的围城。受人排挤,却没有勇气给予对方一个痛快的还击,只把郁闷留给了自己,这是他的围城。遭遇了种种的他也并未发奋图强想着突破自己的壁垒,而是不断的妥协退让,保护他那脆弱的自尊心,这是他的围城…...。文中后面的篇幅描写了婚姻中的两个人,总结,婚前一个人都过不好,想祈求结婚后会好是不现实的。作者用故事的情节证明了男人的无能不会被婚姻拯救,只会一地鸡毛,原形毕露而已。我想这个对于女人也是如此!还是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学会自救,理想不仅是个引诱,也可以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在未做以前,它是美丽的对象,去做以后,说不定它会变成现实。
作者说"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