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3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5-10 07:13:4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本书介绍了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对我颇有启发。

1. 否定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阿德勒主张目的论。决定我们现在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在我们的目的,我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我们都是为了某种目的活着。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很想去改变,但总是改变不了。改变不了的原因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他选择了不改变,他倾向于保持现状,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内。有些人把自己不能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过去的经历,其实只是为了给自己找借口。我们需要改变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

2.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仔细想想的确如此。比如在工作上,有时会担心自己的工作做不好,那就会影响到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或多或少一定会跟别人产生联系,而烦恼最终都会追溯到人际关系上。

处在人际关系中的我们不可能不受伤,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受伤而不跟别人交往。关键是自己的心态要调整好,做好会受伤的准备。否则,我们就会错过人际交往中的乐趣。我相信,人际交往中的乐趣会远大于受伤带来的痛苦。

3.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我们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活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不应该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或者满足别人的期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自由。

因此,当我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应该反思我是否只是为了迎合别人才做这件事情。

4. 课题分离。我们不是为了别人而工作,自己认真把工作做好,别人怎么评价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这就是“课题分离”。作为教师,学生并不是为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而应该将他们看作人,不能干涉学生的课题,而是应该在他们身边给予帮助。能决定学生的学习的只有学生本人。

5. “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必须给与回报”,这是一种“回报”思想,我们有时会被这种思想束缚。别人对我们伸出援手,那只是别人的课题。《影响力》这本书有一章介绍互惠原理,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要求我们遵守这原理,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就会受到社会的嘲笑,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还会利用互惠原理来谋好处。我觉得,互惠原理能起作用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都是为了别人而活,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会害怕别人讨厌自己。读到本书的第三章快结束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书名《被讨厌的勇气》的意思。原来不是勇气被讨厌,而是我们应该有勇气会被人讨厌,我们并不是为了不让别人讨厌而活,正如书中所说,“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6. 哲人说: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这恰好对应了《影响力》提到的另一个原理——承诺和一致原理。人们总是说服自己,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是一种认知失调,可参考《社会性动物》一书。

7.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共同体感觉,就是在群体中能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要建立共同体感觉,需要从这三点开始: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我觉得,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各方面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比如在某些方面,承认自己还没有足够优秀,但我可以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他者信赖是不与对方计较,无条件相信别人。《社会性动物》中说,人际关系有两种类型,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我们需要跟别人建立共有关系。他者贡献需要我们思考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当我们对别人有所帮助时,就会产生共同体感觉。有一天,我想骑共享单车,而刚好有人骑着唯一一辆单车在我旁边停放,因为关车锁弄了半天,后来他请教在一旁等候的我,我耐心的给他讲解。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能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心情愉快,这就是书上所说“幸福即贡献感”。

8.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是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表扬和批评其实是在评价别人,评价会带来不安。《非暴力沟通》中提醒我们区分观察和评价,因为人们会偏向于听到批评,并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应该做的是“鼓励”,表示感谢也算是鼓励。

9. 只要存在,就有价值。我们习惯用行为标准去看待别人,比如会认为卧病在床的病人没有价值,其实,病人存在本身就已经有价值了,因为病人活着这件事情可以支撑着家人。

10. 当我们去看待别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预先虚构一个对方的理想形象,然后再一点一点地降低评价。因为发现别人与自己的期待越来越不符合,对别人的不满也在增加。事实上,我们只需对其存在表示喜悦和感激就行了。

11. 本书结尾再次强调了我们必须活在当下,我们不是为了未来而活。自己高中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为了高考而活,而没有去认真感受当下,珍惜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