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国大民》读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5-16 08:36:57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大国大民》读后感

上次看类似的书,还是多年前,书名和作者仍记得很清楚,即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因为当时年轻,看完之后是激动的、澎湃的,觉得自己虽渺小,却离这个巨变的年代中的弄潮儿是如此的近。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历史无情,因为它冥冥中自有规律,可是历史又是有情生动的,正是那些鲜活的人或事,让你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借用奥西普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把时间收集到一起,从而所有的人都在对时间的同一探求和征服中成为兄弟和伙伴。

而马上进入不惑之年的我再读王志钢的《大国大民》,则少了一份激动,多了一份趣味。作者新华社记者出身,下海后作为智库的创办人,参与了许多城市的战略发展改革。

如同他自己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要端事、阅万般人。书中一个个商业故事,在真实和虚幻中交错。真实的是,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案例,或听过、或见过、或真实感受过;虚幻的是他所叙述的一些野史故事,他的团队甚至说他成为主角,我却更愿意相信他很重要很牛叉,也有资格去吹这个牛。但每个项目的成功是一群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这本书,可以作为闲暇时,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风俗人情的阅世之作,毕竟普通人一生能去的地方实在有限,而仅有的出游也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难以深入。

或许写中国风土人情的书很多,但像作者这般大有大的入眼,小有小的细微,一些概括让你读完觉得甚是有趣到位。这本书可以假期推给我家小朋友看的。

作者书中写了很多省很多城市。作为一个景德镇的江西老表,我对他写的江西一章反复看了好几遍。以前存于纸上的江西历史、景德镇历史在他只言片语中似乎鲜活起来。

江西尽管在历史上家世显赫、俊彦辈出,却于近代百余年间快速退化成透明省份,浮沉升降之间,令所有江西人痛心疾首。作者用“格局”之变来解读江西。曾经背过的《滕王阁序》中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点出了江西的“位格”。

从汉朝的“豫章郡”到当下的“江西省”,时隔两千多年,疆域居然大体重合,这也使得其“位格”长期保持了稳定。而相对于“位格”的稳定,“时局”更趋向于大象无形。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时局”的变迁深刻影响着“格”的兴衰。受“时局”青睐者,往往能大放异彩;一旦与“时局”错位,只能落得边缘化的下场。而江西近代的“透明”在于“格”与“局”之间的客观与主观的双重错位。

从客观上而言,江西在近代被抛离了中国经济发展主轴线。江西在宋、明年间之所以能纵横天下,正是因为它位于“北京-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珠江-广州”这条中国经济发展主轴线上。近代以来,这条主轴线迅速旁落,沿海、沿江轴线的发展已经让江西感到大势已去,而铁路交通的崛起更让江西的衰落不可逆转。江省内的高铁还是近些年的事情。唯一的“京九线”让九江成为了岸口城市。却幅射不了整个省。

从主观上而言,江西人身上的低调温和、保守谨慎、精打细算、瞻前顾后,在朴实热情的同时缺乏锐气与创新,小富即安、缺乏拼劲的“盆地”意识强烈。因此,尽管江西在历史上文化昌明、商贸发达,但无论是文坛还是商界都始终无法摆脱这种农业文明的普遍世俗化与泛化的深刻影响。“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对于许多江西人是耳熟能详的。

作者认为江西的破局该是颠覆交通之“局”; 突破文旅之“局”;重构未来“格局”。而江西乃至景德镇这十几年的发展,也正印证了些破局之策。尤其是景德镇 的“陶溪川”项目当时是多少金融机构的热门,现在已然成为景德镇这座小镇的“地标”。

掩卷不舍,真心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江西、景德镇能顺势扶遥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