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这本书,是从一个饱受人间疾苦、历尽沧桑的老人的角度,去回忆人生的一幕幕苦难。
富贵,他从一个挥金如土的纨绔子弟到家徒四壁孤苦潦倒的老人,先后经历了父亲因其赌博被气死,母亲因没钱治病而离开人世。女儿因难产而死,儿子因献血而亡,妻子因疾病而死,女婿被钢板压死,外孙吃豆子被撑死。送走一家老小七口人以后,他选择了与老牛为伴,度过余生。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理想而生,为亲人而生,为我们拥有和期待的一切而活。因而,理想破灭、亲人离去,都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每年自杀死亡高达28万,有人为情所困,走不出爱情的牢笼。有人被学习或生活围堵找不到出口,有人因疾病缠身而失掉了活下去的勇气。
从小被教导:“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如果可以选择,谁愿意遭受苦难?苦难本身毫无意义,只有在苦难中拼尽全力,站起身,勇往直前,才有意义。初读这本书时总觉得余华老师太残忍,为何要把富贵写得那么悲惨,连外孙都不给他留下。人到中年再读,终于明白了,余华老师想用一种极致的苦痛告诉我们:当人生痛到没有任何希望时,我们也应该活下去。“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
倘若那些自断前路的人能懂这个道理,是否可以避免更多悲剧?活着很难,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