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看见》读后感7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5-19 06:52:07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看见》读后感

这其实不是我第一次读《看见》,而是在一个慵懒的午后,看着书架上的它,突然间想不起来当初读这本书的收获,只是印象中,柴静讲到过自己采访非典、并且有一群优秀的同事,一个堪称贵人的领导。结合她后来拍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知道她还讲过自己的家乡——山西,别的内容就好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但我知道这是一本好书,肯定值得重读一遍,并做好读书笔记,加强日后的印象。

结果表明,我是对的,这是一本值得重读一遍的书,甚至读三遍、四遍。因为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看待事情的心境和角度也会发生变化。而这本书的优点就是柴静并没有过多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是尽可能客观地记录采访过程,成长经历。因此我们并不会对书中的内容产生反感,而这,也是柴静在第十章中悟到的:记录真实,而不记录情绪。可能有些原本看不惯,理解不了的人和事,随着年岁的增长,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因为这个世界并非是黑白分明的。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和坏事的人。

我身边有些朋友不太喜欢柴静,单纯的不喜欢,没有理由,并且因此否定她的一切成长。认为其虚伪、精英主义、西方文化的追随者等等。后来我问他,你都是怎么知道的,他说一些新闻平台啊,到处都是批评柴静的文章,而且底下的评论,清一色的不喜欢她,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而实际上,在我浏览新闻时,并不能看到评论柴静的文章,甚至搜索相关关键词,出来的结果也是褒贬不一。这是因为我在此类讯息上面还没有被打上过标签,我也没有屏蔽过任何一方的观点,所以平台尽可能地把各个类型的文章都推送出来。而我的朋友,则已经是被自己的观点数据所喂养,越来越偏执。这也是信息流媒体的可怕之处,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更多。甚至把同样喜好的人放在一起,让你们以为这就是全部,代表了所有人,从而对圈外持异议的人感到难以理解。

看书,自己总结和提炼,并且多方位考证,你才能不断地健全自己的认知体系,才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被大数据牵着走。柴静他们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有着极强的专业素养,仍然需要谨慎发言,到了央视更是层层审稿。而现在的自媒体从业者,门槛极低。为了流量,断章取义,标题党、博眼球,无所不用其极。我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海洋里,一定要擦亮眼睛,多看看不同角度的观点,参与不同的圈子,了解他们是如何看世界的。

收集信息、独立判断、不情绪用事、不着急下定论,你才能更清楚地看见事情真相,看见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