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开始阅读了。
书的篇幅不是很长,我看了有差不多三个小时,一下午的时间,就剩下一小部分了。我看的很快。我是夹杂着一股子我必须要尽快看完这本书的心态来阅读的,这种心态到后面尤盛。
我应该是许久之前就接触过这本书的,一次是学生时代,节选《秋天的怀念》一章。
我记不清楚是什么阶段学习过,我也不想去深究它。只记得当时并不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印象中仿佛都没有意识到是在描写母亲去世。现在读来感触颇多。
那时作者正处于双腿残疾的低谷期,母亲十分希望他能出去走走散散心,但在作者同意母亲的提议去北海看菊花后,母亲却一去不返,临终前的半句遗言也是关心子女。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抒发感情,但我能感觉到作者的情绪的迸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会感受的愈发清晰。
还有一次应该是大学里了。因为《好运设计》这一章我记忆深刻,想来当时应该是看过前面的内容的,但是当时只觉得《好运设计》这一章发人深省。现在又读来,《墙下短记》、《我的梦想》等几篇也是极不错的。
活着要有意义,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不管什么主义都不能避免。千万别把人和意义分割开来理解。不是人有欲望,而是人即欲望。你不是这种意义,就是那种意义,什么意义都不是,就掉进了昆德拉说过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陷阱里了。
轻,最是可怕。要求意义就是要求生命的重量。各种重量。但很多重量,在死神的秤盘上还是轻,秤砣平衡在荒诞的准星上。因而得有一种重量,你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愿意为之累,愿意在它的引力下耗尽性命。不是强言不悔,是清醒地从命。
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如果不能在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的不能跑与刘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丧与痛苦的根源。
上面是抄录的部分内容,读来真的令人发聩,引人深思。
最近我正在跑步,其实就像读书一样,我对于跑步的感情也很微妙。据我同行的有着两千加跑量的好友讲,十公里跑到后面会很兴奋。遗憾的是在我跑过的几次十公里中,除了刚开始的不到一公里的路程之外,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痛苦和煎熬,只不过痛苦与煎熬时变而已。
读完上述的内容我其实有些动容了,我应该是在追求点什么。我是需要追求点什么的。
生命之重,不可或缺!
诸君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