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资治通鉴》读后感7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4-10 08:07:23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资治通鉴》读后感:少点没有意义的辩论

春秋战国时期,以张仪、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以辩才和智谋为生,周游于各诸侯之间,虽然有些人因此获得了权力和地位,但也有人对他们的言行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可参见【《资治通鉴》读后感20】大丈夫既要能说会道更要恪守正道)。

道理不辩不明,但有时候辩论就会变味,成为没有意义的诡辩。

一、公孙龙到底有多会辩论?

赵王的弟弟平原君,以好士著称,门下食客众多,公孙龙是其中之一,他擅长并喜欢辩论。直接把来自鲁国的学者孔穿辩的沉默离开。(赵王封其弟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

第二天,孔穿再次见到平原君时,平原君询问孔穿对公孙龙的看法。孔穿承认公孙龙的辩论技巧非常高超,但同时也指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辩论的技巧虽然重要,但如果辩论的内容偏离了真理和逻辑的本质,那么即使再巧妙的言辞也无法站得住脚。(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对曰:“然。几能令臧三耳矣。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无以应。)
因此,平原君建议公孙龙不要再与孔穿辩论,平原君认为,如果辩论仅仅依赖于言辞的巧妙而忽视了逻辑和真理,最终必然会遭遇挫折。(这段话还挺懂的,大概意思是这样。)(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

二、邹衍的回应

齐国的邹衍路过赵国时,平原君安排他与公孙龙就“白马非马”进行辩论。邹衍直接拒绝了这次辩论,他说,辩论的本质在于发现不同,辩论应该清晰直接,让人理解,而不是让人迷失。在辩论中,“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胜者不应失去自己的立场,败者应能获得所追求的真理。这样的辩论才是有价值。

如果辩论变成了繁琐的文本游戏,用华丽的辞藻相互攻击,用巧妙的比喻转移话题,使人无法抓住真正的意图,这样的辩论就会损害大道,这样的辩论没有意义,他不愿意参与这样的辩论。大家都很赞同,公孙龙因此受到了冷落。(齐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座皆称善。公孙龙由是遂绌。)

回到具体的工作生活中,开会、讨论、辩论应该问题导向,开展建设性的讨论,这样才能交换思想,加深共识;所用的语言应该简单直接,清晰明了,从逻辑和真理出发,这样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