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负暄琐话》读后感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4-28 07:44:10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负暄琐话》读后感

周汝昌说:“文境之高处未有不是诗者。”这是周氏在给张中行《负暄琐话》写的一篇读后感,以《负暄琐话骥尾篇》为标题,附在书后。
当代散文中,《负暄琐话》是我喜欢的集子,是张中行先生写于1984年春、冬之间的人物随笔。当时的影响如何,我不知道,我是90年代中期,我刚刚由学校走上社会不久,可能暇日无事,到县城新华书店所购。这书我十分喜欢,多次翻开来读,今春又从头至尾读了一遍,以至于书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喜欢这书的原因,一是书中所记人物,大都是张中行游学过程中有过交往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又大都是现代文艺史上雁过留声甚至暴得过大名的,很是亲切,亦能一窥大文艺家生活和做学问的细节,颇有裨益。
二是张先生文章写得好,功底扎实,张弛有度,耐读,这种把握度和控制感,初岀茅庐者是不可能做到的,对学写文章的人,在锤炼文字、掌握节奏、把控情感,都是观一叶而知秋的。比如他写章太炎:“总的印象是:学问方面,深,奇;为人方面,正,强(倔强)。学问精深,为人有正气,这是大醇。治学好奇,少数地方有意钻牛角尖,如著文好用奇僻字……”简洁精炼,节奏感强,几个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没精深功夫,做不到。
又如他写《东谢西谢》:“东谢可以入《世说新语》,西谢不能,因为他是商人而富于商气。他是北京人,岀身于旧书画铺的学徒,本领都是由掌柜那里学来的。他勤勉,每天起早跑小市,到旧货摊上去搜罗。应酬顾客,是机警而不爽直。其一是看人下菜碟,上等货只给上等顾客看,一般顾客就等而下之。其二是可以说门面话的时候尽量少说心里话,以求次货也可以卖岀去。其三是面上总是和和气气而心里却利害分明。”写人眼光独到,笔力精准。
再如他写京剧名角余叔岩的晚景:“传人零落,想听余的唱腔只剩下十几张唱片。这,我本来都有,十年期间,家里考虑,这不是榜样戏,存着,有反对样板戏之嫌,赶紧找出来送往废品站。语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清了,结果就轻了,也可说是一得吧?”那种无力、无奈,人在大浪中的渺小可见一斑,但感情的把控相当到位,无一“愁”字而愁情满纸。这或许就是周汝昌先生所谓“文境之高处未有不是诗者”吧。